一个汽车品牌要做到一年四上央视,这事情在国内别说稀有,简直可以当做个奇迹讲了。你说央视是啥?那是全国人民基本盘都信任的窗口。大多数企业能蹭上一回都激动得不行,智己汽车偏偏这一年已经是“一卡四次票”了。是不是有人要捧他们?有人要背书?当然有人这么琢磨。但还是那句话:回头看,央视这平台也不是闹着玩的地方,你得拿点真本事出来,不然别想反复上。
这次上央视是为啥?直接说,还是拿产品背书——新一代智己LS6,据说是国货里的“顶流”。我一开始听着笑,什么叫顶流?流量这东西,别说汽车,哪个品牌不喊自己是顶流?结果我看节目多瞅了两眼,还真有点门道。你别说,钦点这名号的不是谁谁谁,是央视主持尼格买提,实名点赞,还亲身试了车,我感觉起码没人能说“托儿”就了事,这哥们可不太好忽悠。说到这儿,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国产汽车,能被央视、被公众这样买账?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作为普普通通的消费者,你会买国产车么?什么条件下你才下决心?我总结下来三大点,产品力,体验感,性价比。偏偏中国造车这些年被黑久了,多少年大家都说国产车只是便宜,真正的技术和实力还是那些合资、进口车在当爹带着跑。现在呢,智己汽车掏出个新LS6,央视还一连串实测挑战,包括什么蒙眼降噪、雪山爬坡、鱼缸平稳、充电泊车一条龙。说实话,节目套路咱们是见多了,但这些项目能让全国观众看明白啥是技术含量、啥是“吹牛不上税”,啥是真家伙。
蒙眼降噪那一段我挺有兴趣。过去增程车、混动车大家最怕的就是噪音,感觉开起来跟加个拖拉机似的。人家现在玩主动降噪,噪音水平低到0.01dB,你说跟大自然一只蚂蚁走过沙子能有啥区别?最起码,驾驶体验摆那儿了,谁还盯着油门底下那点响?不就图舒服和安静么。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厂商这些年“聪明劲儿”之一:传统技术很难追,那咱在别人没注意的地方上创新。你说什么芯片拖,中国车还真有能逆袭的地方。
再看雪山负重爬坡这一段。所有人对于增程车有个惯性偏见,电量不足,动力衰减,尤其海拔一高,氧气稀薄,谁都怂。但智己LS6直接在高原上转满圈,带人拉货动力全开,居然没有掉链子。这事儿对于许多“老司机”可能冲击挺大,真的,一辆国产增程车,不光动力没见少,居然还能跟百万级豪车一样平顺,这说明啥?核心技术就摆那了,不怕你黑。别忘了,加92号汽油即可正常工作,省心量大管饱,这才是真正的“为老百姓造车”。
其实你说汽车圈子啥时候变了味?国内买车很多人还是图标,什么BBA什么日系、德系的信仰,直到这些国产新能源车真刀真枪地抢用户,才有点像点样儿。现在智己能够靠恒星超级增程系统、数字底盘这些自主创新,让越来越多人体会到“技术平权”的快乐,这才叫真正意义上中国品牌走上台前。
不过,我不喜欢一味吹。任何产品哪怕当前技术领先,也不可能没有短板。国货要持续强大,不是一辆车上了央视就等于全国人民都支持。你看智己现在主攻的是二三十万级别的市场,确实这价格段现在国内卷得不行,各家都有狠角色拼命上新。但想成为民众心中的第一选择,不可能完全靠央视露脸就解决问题。
更深层次的思考来了:为啥这些汽车厂商开始在“体验感”和“细节打磨”上发狠力?很清楚,中国汽车供应链、基建、研发都不是问题了,下一步看谁能把用户体验做得更细。以前洋品牌给我们那种“头等舱待遇”,现在咱们自产的也能给甚至更好,有没有发现这一点?比如超大屏、智能交互、智能泊车、自动驾驶这些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东西,今天就在中国国产车上肉眼可见。说句不好听的,今天不是中国汽车向世界纳贡的一天,而是中国汽车正式宣布自己走上技术快车道的拐点。
抬头想一想,汽车这玩意不就是个跑腿的工具,为啥大家还想把它当做“身份象征”?到底哪一次买车之后你是真正想过“它是不是好用、用着舒服”?我觉得央视这次把智己LS6搞出来晾晒,就是想给全国人一个机会:国产车已经不只是能跑、耐造、经济实惠——技术含量、开心体验、甚至用户文化也追得上国际大牌了。没必要死磕某种信仰,把预算投给真正懂你的国产力,这也许才是未来中国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最后,我其实更想问:国货崛起到底代表了什么?并不只是“我们也有了牛X产品”,而是你看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个市场能站在央视这样的平台上,不是简单的机会主义者,而是被这个平台所认可、被全国人民所见证。它代表着中国人从“造出来”到“被认可”,甚至引领风潮的转变。
因此,当全国观众被央视节目拉进智己LS6的现场,能听见尼格买提如此坚定地为国产车站台,看到无数挑战都被轻松拿下,你还会觉得国产车只能充充场面么?不妨想一想,下次你准备掏腰包,下次你家里亲戚提起买哪台车,是不是更愿意从国产试试?或许,这才是央视上镜背后最值得细品的变化、是智己等一大批中国新能源汽车脱胎换骨最关键的节点。
咱们这代人有幸遇见国货崛起,别错过自己的选择权。这才是真“顶流”,对吧?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