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车销量猛涨,豪华品牌主动降价,买车理念越来越现实

中国的汽车市场变化说快还真不是吹的,这一年几乎是月月有新鲜事,别管你关注不关注汽车,最起码你出门、刷新闻,总能撞见点和买车、换车相关的信息。过去大家心里一条路,买车就奔着那几个老牌子大logo,花钱买情怀,觉得日系、德系的豪华车就代表了一切品质和排面。现在仔细一看,龙虎榜都快被一众新车型和新品牌搅得热火朝天。比亚迪的海狮06,一个月能卖2.5万台,涨幅高达441%,你说这到底说明什么?

别急,先问一句,现在你买车到底为啥买?是为了开出去让人夸一句“这车不错”,还是希望用起来省心、花得少、技术还得先进?以前那种“车就是身份标签”的思想是不是已经变淡了?最近经常能听到身边人在讨论:买个车,不如看看国产的,预算不吃紧,那新能源也挺香。你会发现,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几件事:配置够不够、空间大不大、用下来省不省、同价位有没有更划算的选择。

如果现在让你选一辆SUV,纯电和插混那一票车到底选啥?你是不是会多看两眼那个月销量暴涨的海狮06?为什么它能这么猛?很简单,国内家庭很多人都喜欢空间大,车里坐着舒服,后备箱能装一堆行李。再加上现在家里谁不是手机、平板一大堆?智能座舱能不能把你的数码生活全打包进来?所以智能化、科技感越来越重要,年轻人和中产都在意,这就催生了“没有智能配置就不想买”这个风向。再来看小米YU7,虽然是头一回推纯电SUV,但是因为小米连智能家居都做得熟练,能不能在车里继续“互联互通”的那一套,自然引起了用户的兴趣。有时候品牌影响力没以前那么绝对,但如果这个品牌能给你带来原本没享受到的新体验,新科技新玩法,消费者愿意掏钱试试。

反过来说,那些豪华品牌是不是日子真有点紧?你看榜单为啥会出现奔驰GLB涨幅123.48%?不是它突然变牛了,而是被这波市场冲击——自主品牌降价、配置升级、品牌新打法冲到门口,奔驰只能降价,主动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跟消费者来个亲民大变身。以前一说预算不够想买豪车,大家会说“不如多攒点”。现在不同了,优惠大到让不少人觉得“机会不错”,其实也是竞争倒逼的结果。你说奔驰会不会有点苦涩?其实以后的路上,这种品牌以前靠光环收割市场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了。

我们再看榜单上的其他新面孔,比如风云A9L、银河A7,涨幅都挺狠,卖得又快又多。这些新车型有个共性,就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有的主打混动,有的主打空间,有的主打智能,还有的专做个性化需求。为什么个性化和多样化市场现在火起来了?道理很简单,中国买车的人多,但“千人千面”,不再是老一套“一辆车全家都通用”。你想要轿跑,别的怕低矮,你不怕;你愿意要智能座舱,别人说太贵,你愿意加钱。过去是一个价对应一个品牌,现在是一个价能对出五六种不同风格,同样的预算能买到完全不同的车,消费者的选择权变了。

这个变化对于整个行业啥影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车厂只要能降价、卷配置就一定能卖”,那会不会出现一种拼命压缩利润,只为规模化争天下的怪现象?有些品牌确实这么干过,但仔细一看,还真不是长久之计。买车毕竟不是买白菜,终归还要靠产品力、品牌力、创新力。有的车企会转向垂直细分,比如只做某种MPV、专注混动车,靠细分市场守住一片,只要你这块做得精,新玩家进来也不怕。有的则想办法拼平台、拼规模,比如从发动机、底盘、电子系统全部标准化,成本打下去,利润也能守住。最后还会发现,现在的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之间,不一定是你死我活,很多时候暗地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整合越来越多。

这种变化,你觉得带来了什么启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消费者变聪明了,车企变紧张了。以前一个新技术、一种新元素,汽车厂商端着架子慢慢推,现在不敢磨叽,怕被别人抢先抢完蛋;消费者一旦发现哪款车性价比高,配置又好,口碑传播比广告管用得多。举个例子,最近流行“买车不盲目”,先到处对比,网上看测评,后备箱、座椅、耗电耗油全盘问个遍,再到线下试驾,试个三、五家,最后用表格一对比,谁配置更丰富谁空间更大谁用着更省,数据一摆,主观偏好虽在,理性决策还得占大头。

而且,现在买新能源车,大家都像考数学题:算折旧,算补贴,算充电,算保值率。很多人提前未雨绸缪,担心两三年后会不会掉价太快。你说传统豪华车现在还敢玩“高溢价”那一套吗?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价格就得下来,否则库存压力足以让厂商失眠。新品牌靠创新力吃饭,一旦研发跟不上,体验没跟上,比如智能驾驶风险太高、生态联动不畅,用户吐槽起来可不留情面。这种市场环境下,厂商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慢慢磨蹭,必须得跑步冲刺,追着消费者的脚步走。

对整个行业有什么深远影响?先说一句,这种你追我赶,产品、技术和体验一起奔涌而来的新局面,短期看是热闹,长期看还真能把整个市场底子抠一遍。细分市场越来越多,个性化需求被满足得更好,而厂商更拼技术、更敢创新,也让消费者获利最多。谁都能选到自己想要的车,用着舒心,用着没啥压力,这不就是理想吗?但话又说回来,竞争太激烈也可能把行业逼到“同质化、价格战、利润走低”的死胡同,最后剩下的会是那些真正有技术、有品牌、有服务的企业。

看到榜单这么热闹就有个问题,未来的一年,会不会又有新玩家杀出来?比如你完全没想到的小米,到底会不会在汽车圈做出手机圈那种颠覆?还是说那些传统品牌会凭借沉淀和口碑实现二次逆袭?其实都不难,关键看谁能抓住更新、做得更贴心。现在用户越来越会“挑毛病”,车企不能靠一两个亮点糊弄人了,产品整体都得硬。以前你说插混不如纯电,油电不如智能,燃油不如新能源,现在呢?各种技术都在升级,很多选择变得没那么绝对。

国产新车销量猛涨,豪华品牌主动降价,买车理念越来越现实-有驾
国产新车销量猛涨,豪华品牌主动降价,买车理念越来越现实-有驾
国产新车销量猛涨,豪华品牌主动降价,买车理念越来越现实-有驾
国产新车销量猛涨,豪华品牌主动降价,买车理念越来越现实-有驾

最后,回过头再问一句,如果你现在要买车,你看重什么?是空间、配置、智能化,还是性价比和品牌体验?这些东西没一条是随便定的,背后都埋着中国家庭不断追求生活品质提高、技术创新和公平竞争。市场的变化不是一阵风,而是点点滴滴改写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选择标准。当你发现买车这件事比几年前变得复杂又有趣时,也许正是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真的到了一个大变革的门槛。有人希望能看到更便宜的车,也有人期望买到自己心仪的高科技产品,只要用户变聪明,厂商变勤快,这个市场还会继续火下去,惊喜永远不会嫌多。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