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收购大众工厂中国制造接管

大众的利润暴跌63.8%。是的,你没看错——63.8%。2024年上半年,这个德国汽车巨头交出了一份让人胃疼的成绩单。要知道,这可是曾经以稳定、高效著称的老牌车企啊,怎么就突然“亏成这样”?

再看看中国市场,情况更是一塌糊涂。比亚迪销量反超,大众的市场份额从“不可撼动”跌到了12%。你能想象吗?12%!这个数字背后是什么?是大众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彻底变成了一个普通选手。有人说这是“电动车时代的必然淘汰”,也有人说这是中国车企“卷死老外”的结果,但不管哪个理由,这数据都够刺眼的。

奇瑞收购大众工厂中国制造接管-有驾

是不是觉得大众快活不下去了?是不是听上去这离破产也不远了?别急,咱们慢慢拆开看看,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先捋清楚几个关键数字。大众的整体营收其实还算稳,2024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560亿欧元,环比还增长了2.2%。营收没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利润。净利润暴跌63.8%,这才是“吓人”的地方。也就是说,钱还赚着,但落到手里的少了。

这事得分两块看。一方面,大众面临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滑,甚至不得不用“降价促销”来稳住基本盘。很现实,销量虽然没完全垮,但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厉害。另一方面,电动车转型带来的成本压力直接拖垮了账面数字。研发、电池、供应链重组,每一样都烧钱,甚至烧得心疼。大众为了推电动车ID系列,这几年已经投了上百亿欧元,但销量始终不温不火,尤其在中国,日均销量还不如比亚迪一个小时的生产量。

这听起来很惨,对吧?但等一下——大众真的是个例吗?

奇瑞收购大众工厂中国制造接管-有驾

不妨看看同行们的日子。奔驰、宝马这些德国老哥们也没好到哪去。奔驰2024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了27%,宝马的降幅稍小,但也在两位数的区间里。至于传统的美国车企福特、通用,早已经在电动车领域被特斯拉打得找不着北,前者电动车部门甚至在今年上半年亏掉了47亿美元。亏钱这事,不是大众一家在经历,而是整个传统车企的集体宿命。

再看看新势力,那些动不动就“颠覆行业”的造车新贵们,账面数字就更刺激了。蔚来的季度亏损长期在几十亿元人民币上下浮动,小鹏也差不多一个水平。哪怕是表现最稳的理想汽车,利润率依然被高昂的研发费用吃得所剩无几。整个行业的电动化转型,说白了,就是在用“亏钱”的方式换未来。

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大众亏得这笔钱,是“乱花”还是“有章法”?

从目前的动作来看,大众并没有“自暴自弃”。不管是出售非核心资产(比如这次奇瑞谈判的奥斯纳布吕克工厂),还是跟中国新势力合作(像之前和小鹏合作推出智能化车型),都能看出它在“瘦身”和“学习”的策略上很坚决。3亿欧元出售一座产能过剩的工厂,短期内能缓解资金压力,长期也能腾出资源专注电动车转型。它甚至打算关掉3家德国本土工厂,直接裁撤数万人,彻底甩掉“高成本”的包袱。这种动作看着挺“决绝”,但背后是大众在做“外科手术”式的自救。

奇瑞收购大众工厂中国制造接管-有驾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国市场的崩塌,其实并不是大众“不努力”,而是“打法”落后了。比亚迪崛起靠的是极致内卷的供应链效率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而大众的电动车产品一则价格偏高,二则技术指标没有明显优势。换句话说,中国市场的失败不是因为大众没进场,而是它没跑对方向。通过和奇瑞、小鹏这样的中国车企合作,未来未必没有“反超”的机会——毕竟,大众的品牌认知度和技术积累还在,只要方向对了,追赶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的事。

再回到那个利润暴跌63.8%的问题。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吓人,但需要拆开来看:一部分是中国市场的策略失误,一部分是全球电动车转型的阵痛,还有一部分是短期内的资产调整和裁员成本。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的确让2024年的账面数字惨不忍睹。但从行业规律来看,这种“转型期的亏损”并不是不可控的灾难,而是一种战略性选择。换句话说,大众是在押一个大的未来,而不是在破罐子破摔。

最后想说,大众的这场阵痛,既是它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传统车企的“时代难题”。电动车时代的竞争规则,被特斯拉、比亚迪这些新玩家重新写了一遍,传统巨头们能不能跟上,还得看它们有没有足够的“狠劲”。大众的盈利数字现在看着揪心,但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它有多少亏损,而是它的转型动作能不能奏效。如果方向对了,这笔钱烧得值;但如果方向错了,这可能就是一条不可回头的滑坡路。

所以,不要盯着暴跌的“63.8%”发愁,真正需要抬头看的,是大众和整个德国汽车工业,接下来的每一步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