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你太令我失望了,就比九月份多了几百辆。
我看了下去年同期数据,奇瑞的销量大概在11万辆左右,今年九月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然后十月,居然就说比九月多了几百辆,涨幅不到1%。你想,同行们却在几万辆甚至十几万辆的基础上撸,增长率都在10%以上。奇瑞这个数字,怎么说呢,好像灯泡变亮了点,但亮得不够。
其实还用集团的销量数字,比如吉利,真是在打败奇瑞这场战役中,拼命拼的。吉利用集团销量,几乎把奇瑞打得满地找牙。这个对比很扎心。我知道奇瑞的独立性挺强,不能总用吉利的光环来衡量,但,真得自我反思了——是不是些内部问题还是没解决好?
对了,我还想到一件事。你们知道奇瑞的G700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哎呀,那台SUV,真是划时代的产品。漠不关心还行,影响力差点意思,但从产品体验看,确实挺有料。相比其他同价位、同尺寸的车,G700的配置不低,五座舒适,闭眼加价2000也算值。可惜没打响,好似被市场遗忘了。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产品不行,而是宣传投放和渠道没跟上。
说到渠道,奇瑞的销售网络布局我还挺熟的。你知道,许多销售点车堆,真是看着都心疼。那叫什么?停车场堆的各种XXXX车,车都堆成山了。有时候我会想,问题不在车辆不够多,而在于存放管理和销售策略。其实好多车,可能都放了几个月,定价差点都虚高,结果没人买。
(这段先按下不表)
奇瑞的车丑?嘿,不能这么说,但车标设计不怎么友好,整体造型也偏保守。你不觉得吗?有些车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普通。不是说必须追潮流,但好歹能让人有点眼前一亮的感觉不是?特别是品牌形象塑造上,好像差点火候。
我越来越觉得,奇瑞需要发力星途系列了。星途的车型,虽然也有明显缺点,比如设计不够前卫,配置还可以提升(这点我觉得还是没投入够),但整体还是有潜力的。在价格方面,性价比还行,就是在这一块打转,但如果能优化外观,或许能吸引更多年轻用户。
嗯,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昨晚我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星途这个品牌,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我想了半天,感觉就是困在价格平衡和品质感之间,但没能形成特别明显的差异化。你怎么看?
对了,提到新能源,我觉得奇瑞其实还多空间。尤其是小型的家用车系列。去年有个星愿系列,确实不错,价格亲民,租房和城市通勤都挺合适。你买车的用户,最关心的还是经常用不上,也不愿听太多复杂的技术细节,只要操控方便、实用就行。
我在公司看到,旗下新能源车的订单其实还算不错,发布会那天,销售经理说:今年新能源销量比去年翻倍。但实际上,到经销商手里,究竟有多少新车摆在那里,不那么确定。有的经销商说,有啊,但也没人抢着买。可能是因为价格/配置还没达到大众认可的水平,又或是缺乏强烈的口碑支撑。
其实我一直在想,奇瑞这几年拼命搞研发,开发了不少新技术,比如智能驾驶辅助、L3级自动驾驶,好像都在追科技感。但往往真正落实到消费者端,用户接受度和体验感还差点意思。可能是宣传还不够,也可能是技术追不上市场。我曾跟一个做售后维修的师傅聊天,他说:奇瑞车后期换个某个零件特别难找。这也揭示了供应链问题。
奇瑞需要的不单是技术堆料,更要考虑用户心理和渠道卖点。一台车,买的不是技术堆积,是我用得顺心、省钱。而且,造一台MPV这么难吗?是不是研发的思路不够开阔?市面上,觉得奇瑞还可以再出一些大空间的家用车,比如更有家常气息的MPV,那是不是能把市场争夺一下?
顺便说一句,有次我问个销售:为什么最近几年奇瑞的MPV销量掉得厉害?他摇摇头:市场都在SUV,MPV很难打。但我觉得,这答案没说全。实际上,车型设计太老气,缺乏新品,用户换购意愿不强。只要设计得够吸引,成本又不高,给点新思路,MPV还不是问题。
还想抛个问题:奇瑞要不要像星途那样,干脆专注做精品品牌,还是继续走量产路线?我个人觉得,还是看你怎么定位。市场环境变化快,你要不要试试——把重点放在新能源,搞点有温度的家用车?你猜?
讲到这,我还记得,有次经销商说:我们车库里那台九成新的奇瑞,在门口都没人看。真心觉得,很多车都堆在那里,卖不出去,算了,等着涨价还是亏?这也是个疑问。
像你觉得,一个品牌从平均水平变成强势的门槛到底在哪里?还是说,奇瑞现在最大的难题,还是怎么让用户真正信这个牌子?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