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夜空下,新鲜出炉的V23静静地停在展厅中央,四四方方的轮廓仿佛一枚刚从赛道偷跑出来的立体谜题。试驾员下车,手拎一份数据记录,脚步很轻——毕竟,光是“能跑浙赛的方盒子”这句话,就足够在热搜上溅起一阵涟漪。现场气氛挺复杂,有人盯着价格标签咕哝“贵了吧”,有人蹲在后轮边上,努力从胎宽摸出点什么性能暗示。我在旁边,啃着一根便宜羊肉串,感受到了时下新能源车发布会的规范流程——尖叫、质疑、再尖叫。
如果让我也起个头:一个看上去只适合装下五个中年失意者的方盒子,突然号称自己能下赛道,还能在一分五十秒的标杆里混个“最快”名号。换作我是厂家,我可能会拿“极速转弯时的G值”等专业词汇糊观众一脸。可如果我是用户,估计脑海最先闪过的——是12.28万的起步价,以及“61度电的磷酸铁锂”,到底和我的钱包、我的加油站坏心思有什么交集?(当然,加电比加油拉风多了,至少手机端能显示充多少,油表就爱掉链子。)
扯远了,说回来,这次iCar超级V23的发布,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升级,但价格上浮”的商业案例。站在旁观者视角,该发布会信息量不小。三款版本,分别是“401运动版、550运动版、501巅峰性能版”,价钱跳跃明显:12.28万至15.48万不等。
车身数据,太适合老警探在案发现场丈量一通——4249mm长、1915mm宽、1845mm高,轴距2735mm。这类参数,大部分用户只会在和小区保安理论车位归属时顺口念念。实际意义?短轴距确实让方盒子在城市拥堵中转向更灵活,但说是“超级”,还得看下赛道时的稳定性——据说已经跑出1分50秒889的浙赛圈速,官方还骄傲地自封“浙赛最快方盒子”。听起来挺带感,像刑警局里最会绕操场的胖子胜出一样,让人既困惑又想笑。
再来一道专业剖析:动力配置的变迁,比品牌方的广告文案还耐人寻味。旧款iCar V23后驱版不过100kW单电机,最高就一部电吹风输出,再看新款超级V23底气足到了后驱185kW,四驱还加一个前150kW电机——一部正经小型电动车,突然变成了两台发了疯的搅拌机。动力翻番,是不是值这个钱?我倒不急着下结论。别忘了外观依然四四方方,风阻大得感人:电机加功率,是为了补刀低速加速体验,当然也顺便多了点“能下赛道”的话语权。可这类方盒子,本质还是为“越野风,实际不野”的城市青年准备——赛道跑得再快,也未必真用出去越野。
电池“降级”,则是个值得咂摸的变化。由三元锂降为磷酸铁锂,容量也略缩:之前是81.76kWh,现在只剩80.16kWh(高配)或59.93kWh。好处是磷酸铁锂安全、寿命长点,坏处是低温、能量密度,续航功利玩家难免焦虑。电池依旧出自宁德时代——如今这个段位的品牌已然喜欢把电池当成“保险条”,只要不是昊变电池,就不算拉胯。快充功率分为85kW、160kW两档,算不上惊艳,但也对得起定价。
辅助驾驶方面,地平线J3芯片,算力5TOPS——够应付高速、快路循迹,城区智能驾驶就别指望了。百万级别的智能无人车四处装着一堆摄像头,这个J3芯片在造价面前自惭形秽。功能多半够用,但别想万无一失。刚好给不喜欢全主动智能的老绅士省点心,还能多体验下“人车一体”的旧式乐趣。
价格呢?升档了不少。新款比老款贵出去了1万多块,早期入门低续航甚至不到10万。现在“扬帆启航”,直接12万起步。是不是贵?又回到现实那句话——行车真相不在参数,而在品牌、期望与信任成本。可iCar V23本就算纯电方盒子的“销量担当”,还有底气往上坐,涨点价顺理成章。
一路写到这,总容易被行业现状逗乐。外面的新能源圈,主打的都是“加量不加价”,有时候还玩“加量减价”,厂商宁愿吃亏也要卷晕用户。奇瑞这次V23升级,动力参数上直线提速,电池反而小幅降级,价格却跳得比兔子还快。厂家的算盘,像刑侦队里那位总觉得自己能破案但其实只擅长喝茶的老哥——自信有余,谦虚不足。
说起来,“越野风味”这个词,真绝。整个车型既不真的能越野,玩家心里也明白,大多数买家更在意“气势感”而非“穿林能力”。一个冷硬的方盒子,搭载了一套能下浙赛的动力,再兑点安全又耐用的电池,价格上给你多添点“性能溢价”,其实是一种商业上的心理博弈——你觉得这个价格值吗?你其实需要这个动力吗?你会拿着方盒子自驾去无人区吗?如果答案是“也许有一天”,那厂商就赢了。
我敲下最后一句时,发现夜已深、便宜羊肉串已见底,电动方盒子还在那里,像一桩未解的案子,熠熠发光但不多言。买与不买,其实跟刑侦破案差不多——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证据链,但最后哪一家能跑赢市场圈速,还得等时间出结果。
所以,最后就摆个问题在这里——城市里的越野风味方盒子,究竟是在满足虚构的冒险,还是在做出真正的进阶?动力升级的12万多起步,你会愿意为赛道圈速和“品牌勇气”买单吗?这个选择,究竟是产品力,还是一种消费心理学?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