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树大招风”,这车市也是一样。魔都车展上,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溜儿新颖皮卡鱼贯而出,瞧着好不热闹。长城、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这些个中翘楚,个个都想在皮卡这块“巴掌大”的饼子上尝个鲜。问题来了,这皮卡营生,真有那么大油水可捞?
按常理说,皮卡这玩意儿,在咱这儿一直有点不上不下。要说扛大包吧,有小面儿撑腰;要说顾家吧,SUV更熨帖。瞅一眼账本,全球一年卖400万辆皮卡,中国才占个零头,50多万。长城一骑绝尘,独占鳌头。剩下的,江淮、江铃、长安、上汽大通分而食之,基本就剩点汤汤水水了。你说,这“螺蛳壳里做道场”,能鼓捣出啥花儿来?
可大佬们又不傻。长安皮卡CEO黄智撂下一句话,颇堪玩味:“长安皮卡则是数智进化新皮卡的开路先锋。” 换而言之,人家压根儿没把眼光局限在传统皮卡上,而是着眼于“数智皮卡”。这“数智”二字,就颇有乾坤了。
旧式皮卡,工具意味太浓。但在大佬们看来,皮卡绝非只是搬砖的骡子,还得是生活情调的载体。长安猎手K50干脆利落地换了长安启源的标,就是要昭告天下,此皮卡非彼皮卡,乃是“数智进化新汽车”。这车,要带L2智驾,还得是露营爱好者心仪的电动底盘。
听着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把皮卡往乘用车的路子上带吗?长城炮玩“越野+露营”的花活儿,比亚迪混动皮卡主打“户外电站”,吉利雷达RD6则盯上了“户外经济”这块肥肉。大伙儿都瞄准了“皮卡=场景解决方案”这个远景。
这么一琢磨,好像有点开窍了。往日咱们觉得皮卡就是蓬头垢面、干苦力的。但要是皮卡能变身“移动的家”,能带着你跋山涉水、寻幽探胜,还能对外供电,那感觉就截然不同了。这不正是SUV想做,却又差那么点意思的事儿吗?
不过,这当间儿也藏着些许风险。如今国内皮卡市场,七成以上还是工具车。大佬们孤注一掷的“乘用化”,能否被市井接纳,还得走着瞧。毕竟,政策掣肘摆在那儿,基建增速也放慢了脚步,新能源商用车也在虎视眈眈。这工具车市场,不好混呐。
但换个思路,这未尝不是一条“绝处逢生”的路径。当皮卡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承载自由和探索的伙伴,那市场的天花板或许就能被捅破。这就像智能机取代功能机一样,并非简单的迭代,而是彻头彻尾的颠覆。
更何况,大佬们还窥觑着海外市场。3月份,中国皮卡出口量头一遭盖过国内销量。这说明啥?说明中国皮卡,在海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过去,皮卡是美利坚的“保留曲目”。福特、通用、Stellantis,这些老牌劲旅,靠着技术底蕴,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但眼下,中国皮卡也想来分一杯羹。电动化、智能化,给了中国品牌一个弯道超车的契机。
长安皮卡放话,要打造出媲美丰田塔科马的佳作,甚至剑指福特F-150。这口气,可不小。但人家也不是信口雌黄。长安在海外有合作经验,产品口碑也说得过去。在暹罗设了生产基地,在巴基斯坦建了KD工厂,还计划在中南美、独联体、欧罗巴等地开疆拓土。
比亚迪SHARK皮卡在海外也卖得风生水起,江淮也涉足了巴基斯坦、秘鲁、袋鼠国等地。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皮卡,不是只会耍嘴皮子,也能走出国门,跟老牌列强一较高下。
所以,回到最初的诘问:皮卡小市场,还有大作为吗?
或许,它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大”,而是另一种维度的“大”。它或许不会像轿车、SUV那样,成为街头巷尾的寻常物。但它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别开生面的出行选择。
当新能源皮卡打破应用场景的藩篱,凭借更胜一筹的性能、更聪慧的体验、更全能的表现,扎根于消费者的日常,或许,中国皮卡真能乘着这股东风,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