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终于对海豹EV全面发力,战略升级引人瞩目!

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划时代的技术革新,比亚迪作为中国本土品牌,凭借刀片电池的推出,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时至今日,当谈及比亚迪最“可惜”的一款车,大多数人不会指向“唐”或“汉”,答案令人意外——是“海豹EV”。这款曾号称要挑战特斯拉的运动型家轿,却似乎早早被市场“遗忘”。,一款技术领先、颜值在线的车,为什么没能大红大紫?也许隐藏在这问题背后,是一个更大的故事。

比亚迪汽车终于对海豹EV全面发力,战略升级引人瞩目!-有驾

比亚迪海豹EV的诞生就像一场盛大的赌局。从技术上它并不缺乏理由去成为市场里的王者——e平台3.0、车身一体化CTB技术、“八合一”电驱系统……这些设计像拔出的一手王牌,每张都闪耀着比亚迪的技术自信。尤其是CTB技术,让车身、刀片电池和底盘合为一体,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将此前的行业标准远远甩在身后。可是,现实却给它泼了一盆冷水:销量并不如预期,2023年的月销量更是逐步滑向低谷。

这真的是技术不够先进导致的吗?显然不是。连日本车企都不惜砸下重金,将它拆解成一本售价高达4万人民币的《彻底分解》书籍,还打出了“超越特斯拉”的广告语。可惜,这些光环似乎只能为技术圈点赞,却无法挽救它在市场表现上的苍白。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这头“海豹”,让它难以在国内市场元素中畅游?

比亚迪汽车终于对海豹EV全面发力,战略升级引人瞩目!-有驾

要剖析一款车销量不佳的原因,离不开消费者的视角。比亚迪海豹EV从定位上本来是冲着特斯拉Model 3去的,打着运动和实用的旗号,价格也压得不算高。然而比对下来,消费者却惊觉竞争对手的策略更新更快:小米SU7的入场颠覆了原有价格体系;极氪007不断加强智能辅助驾驶模块;就连紧盯市场的智界S7也在性能匹配上不断攀升。而国内消费者的心态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别人升级好快,凭什么还选你”?在这一点上,比亚迪在海豹EV的更新迭代上显然落了后。

不妨听听普通消费者怎么说。一位自媒体车评人就曾发文表示,“海豹EV的动力没有想象中凶猛,400V快充的续航放眼望去完全没有竞争力”。另一个车友吐槽说,“看中它颜值选了最低配,后来却发现续航只有510公里,感觉脑袋一热就买贵了。”从用户的真实反馈可以感受到,失去优势定位的海豹EV,逐渐演变成了被动挨打的一方。老百姓买车,要么买性能强的家用车,要么图价格划算,可一看海豹EV,各方面好像都差着一点。消费者愿意用钱包投票,但显然,他们选择的是其他车型。

比亚迪汽车终于对海豹EV全面发力,战略升级引人瞩目!-有驾

一时之间,海豹EV似乎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局面。看似竞争下负于其他新晋车型,市场份额风雨飘摇,但实际上,内部问题更值得深思。自2020年首次发布,如果说技术上是一张王牌,那车型定位就是另外一张。但比亚迪却似乎在后续的研发推进中,逐渐模糊了海豹EV的核心方向:它究竟是追求运动性能的专业轿车?还是一款以空间实用为卖点的家庭车型?这个定位问题直接导致它的受众群体出现“分裂”。年长消费者可能觉得续航不够,年轻用户又嫌设计没追上潮流。

市场上的对手们当然不会给它机会喘气。特斯拉Model 3直接打出“超高性价比”来拉走一票预算型用户;而小米SU7则以技术创新和智能化设计,牢牢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你觉得碎屏不保险?小米的整车投影功能就像量身定制,还会各种贴心提醒。海豹EV看上去既高端又时尚,但实际开出去,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

比亚迪汽车终于对海豹EV全面发力,战略升级引人瞩目!-有驾

这时候,比亚迪的“原版信仰”也在渐渐丧失。最初定价28万,看似自信满满,但大家最终发现,售价当然不过是噱头。时至今日,低配版的车型都依然处在避无可避的价格战陷坑中,“真便宜吗?”、“性能说得过去吗?”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海豹EV,这一套被打击得几乎没了声响。

就在这股下滑趋势让人一度担心之时,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项调研——“海豹EV外观改款,年轻人想怎么看?”这一动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给这款车再度注入了一些希望。在调研中,用户纷纷表达了对海豹EV“颜值优化”的热切期待。从像素大灯到无框车门,从电动尾翼到更炫酷的漆面材质,年轻消费者的渴望清晰可见。

比亚迪汽车终于对海豹EV全面发力,战略升级引人瞩目!-有驾

这不仅是一次外观改款的征集,更是比亚迪对自身战略的一次反思。当初派海豹EV挑战特斯拉的时机,看似正确,但面对市场的迅猛变化,饱受质疑之时,果断寻求用户建议,直接对接需求,这一“悬崖勒马”的举动无疑是一场大胆试水。更令人意外的是,调研信息中还暗示了应用云辇系统的打算——如果海豹EV未来能够标配云辇、提升续航并增强动力,还能重回它原本的赛道吗?

尽管市场对新款海豹的改革略显期待,但革命从来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比亚迪当前面临的问题,远非一款改款车型能解决。其中最大的麻烦,实际上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在国内市场,8万元的增程车都敢喊出“续航突破1000公里”,而海豹EV的四款新车型显得心虚得多——最低续航仍维持在510公里,与竞品相比毫无优势。上游供应链的资源紧张,也在考验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能否迅速迭代。

比亚迪汽车终于对海豹EV全面发力,战略升级引人瞩目!-有驾

更复杂的是,年轻人的选择性也越发多元化。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变得难以捉摸,他们追求的可不仅仅是“跑得快”,而是智能化、科技感以及情怀交织在一起的综合体验。单靠外观彩车式拉拢就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可别低估了新一代消费者的深思熟虑。

表面来比亚迪对海豹EV的“外观调研”是一招妙棋,显得关注并重视消费者意见。然而如果仔细为何调研项里竟然包含了如此多必须“改进”的地方?为何拖延战术一直延续到今天才喊出改革口号?这不禁让人思考,比亚迪海洋网究竟对自己的车型策略有多少真正的信心?一款真正好的车型,需要的是全面的领先,而不是等消费者发声后才补缺补漏。

比亚迪汽车终于对海豹EV全面发力,战略升级引人瞩目!-有驾

一款号称“超越特斯拉”的车,仅3年时间就到了重新改款的阶段,难道是因为消费者“要求太高”,还是比亚迪当初对自己的信心只是假象?对于海豹EV的窘境,你有怎样的看法?评论区聊聊,你会考虑为它重新打Call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