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需要什么”到“五菱引领什么”:一个国民品牌的十字路口

从“人民需要什么”到“五菱引领什么”:一个国民品牌的十字路口-有驾

谁能想到,一家车企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竟然是一件马甲?2022年秋冬,五菱推出的“马卡龙色系”羽绒服瞬间售罄,甚至有人在二手市场加价求购。

“我买了五菱的羽绒服,却没买他家的车。”95后设计师小林笑着说,“但这让我第一次觉得,五菱是个懂年轻人的品牌。”

与此同时,在广西柳州的一家4S店里,退休教师张阿姨正在为儿子挑选婚车。“看了五菱的新款SUV,配置很高,但要十几万...”她犹豫了一下,“这个价钱,是不是该买辆合资车?”

一边是潮玩单品被年轻人热捧,一边是主力车型难破价格天花板。这个让1450万用户选择的国民品牌,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温暖承诺

2020年初,口罩紧缺时期,五菱第一时间改造生产线,日产口罩超200万只。包装盒上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瞬间刷爆社交媒体。

这不是五菱第一次“跨界”。

从拖拉机到微面,从新能源车到螺蛳粉,五菱的每一次转身,都紧跟时代脉搏。

“我们其实就是在做一道简单的填空题。”五菱的一位老工程师说,“人民需要____,我们就造____。”

但这种朴实的态度,恰恰击中了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

数据显示,五菱APP注册用户已超145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千万家庭对国产品牌的信任与期待

当“人民”的需求变了

十年前,“人民需要”的可能是便宜耐用的拉货车。

今天,“人民需要”的则是全维度的出行体验——舒适、智能、安全,还有情感认同。

“我人生的第一辆车是五菱宏光,它陪我创业五年,跑了十万公里没大修。”90后创业者小陈说,“但现在公司做大了,客户建议我换辆‘更有面子’的车。”

这是五菱面临的核心挑战:用户成长了,品牌要不要跟着成长?

五菱星光车型的消费者调研显示,80%的潜在车主最关心的是“开出去有没有档次感”,而非传统的“能不能拉货”。

需求升级了,品牌的承诺也需要升级。

从“人民需要什么”到“五菱引领什么”:一个国民品牌的十字路口-有驾

潮创文化:用户生态的宝贵财富

在北京的一个停车场,一辆改装版的五菱宏光MINIEV格外吸睛。车身贴着动漫涂装,内饰加了氛围灯,轮毂也换了运动款。

车主小飞自豪地说:“改装花了三万多,比车还贵。但这就是我的大玩具!”

像小飞这样的潮创车主不在少数。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五菱改装话题播放量超10亿次。有的车主把车改成移动咖啡店,有的改成露营房车,还有的改成移动KTV。

这些用户自发创造的内容,成了五菱最宝贵的品牌资产。

“我们惊喜地发现,用户比我们更懂五菱。”五菱用户运营负责人表示,“他们不是在改装车,是在定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1450万用户的信任,如何转化为品牌向上的动力?

五菱的庞大用户基盘,是其突围的最大底气。

但问题在于:如何让老用户在换车时继续选择五菱?如何让新用户放下对国产车的偏见?

“我推荐朋友买了五菱新款电动车,就因为APP上的积分可以换精品配件。”广州的车主李女士说。她已经在五菱车友社区活跃了三年。

这种用户认同,是很多高端品牌都羡慕不来的

五菱正在尝试把这种情感联结,转化为品牌升级的动力。比如通过用户社群收集产品改进建议,邀请铁杆粉丝参与新品试驾,甚至共同设计联名款。

“要让用户觉得,五菱的升级之路,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品牌总监如是说。

与华为合作:智能驾驶的突破口

2023年,五菱宣布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汽车技术。首款合作车型将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目标售价突破15万元。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华为的技术加持,确实提升了产品的科技感。”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但关键是要把这种技术优势,转化为五菱自己的品牌资产。”

合作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五菱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借力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技术形象

“我们的目标不是做华为的代工厂,而是成为智能出行的创新者。”五菱技术负责人强调。

从“人民需要什么”到“五菱引领什么”:一个国民品牌的十字路口-有驾

2800家服务网点:被低估的竞争优势

在全国各地,五菱拥有超过2800家服务网点。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很多豪华品牌。

在云南的一个边远县城,唯一一家汽车4S店就是五菱。店主小杨说:“老乡们买五菱,就因为维修方便,配件便宜。”

如今,这些服务网点正在转型升级。部分门店新增了充电设施、休息区,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

“我们要让服务成为五菱的另一张名片。”售后服务负责人说,“不仅要卖得便宜,还要服务得有品质。”

这种渠道优势,是五菱实现品牌向上的重要支撑。

“印马泰一体化”:全球化布局的新机遇

在印尼街头,五菱Almaz车型成为中产家庭的新宠。当地销售人员说:“消费者觉得开中国车很有面子,这在前几年是不可想象的。”

五菱的“印马泰一体化”战略,正在东南亚市场打开新局面。

2023年,五菱在东南亚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5%,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之一。

在海外市场,五菱代表的就是中国品牌。”国际业务负责人说,“这种经历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内品牌的提升。”

全球化不仅带来销量,更带来品牌视野的拓展。

从响应需求到引领需求:一场思维革命

最根本的转变,或许不是产品、不是营销,而是思维方式。

“过去我们思考‘人民需要什么’,更多是基于现有需求。”五菱产品经理坦言,“现在我们要思考‘五菱能引领什么’,这需要更多前瞻性和创造力。”

比如,当其他车企都在堆砌大屏幕时,五菱是否可以重新定义人车交互?

当大家都在追求续航里程时,五菱是否可以开创全新的出行场景?

引领,意味着要走没人走过的路

但这正是五菱最擅长的——从造口罩到造螺蛳粉,五菱从来不缺打破常规的勇气。

长期战役:耐心比激情更重要

品牌向上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耐力与系统思维。

“我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五菱品牌负责人说,“不指望一款车、一次合作就能改变一切。”

这种耐心,体现在研发投入上。五菱计划未来三年研发投入增长50%,重点突破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核心领域。

这种耐心,也体现在品牌建设上。五菱不再追求短期销量,而是更关注用户满意度和品牌美誉度。

我们要做的不是最快的那一个,而是走得最远的那一个。”

从“人民需要什么”到“五菱引领什么”:一个国民品牌的十字路口-有驾

十字路口的选择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从“人民需要什么”到“五菱引领什么”,这个国民品牌该如何转身?

答案或许就藏在1450万用户的选择里,藏在每一次潮创改装的灵感里,藏在每一条用户建议的真诚里。

五菱的独特优势,在于它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深度联结。这种联结,是很多高端品牌求而不得的。

“我们不要小看自己。”一位五菱老员工说,“能陪伴千万家庭走过重要时刻,这本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转型之路注定不易。但只要不忘“人民需要什么”的初心,加上“五菱引领什么”的勇气,这个国民品牌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最精彩的章节。

毕竟,最懂中国人的,应该是中国自己的品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