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教授讲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

在能源转型与科技竞争交织的全球格局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世界汽车工业版图。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在近期公开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扶持到市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逻辑,并将其视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工业领域的成功实践。

张维为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源于顶层设计与市场活力的精准结合。从十一五期间确立三纵三横技术路线,到十四五时期双积分政策落地,国家战略通过适度的产业干预,有效引导了企业创新方向。截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突破20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65%,这种规模优势被张维为称为难以复制的系统性竞争力。

张维为教授讲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有驾

区别于欧美高端化路线,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独特的普惠特征。比亚迪、五菱等品牌推出的10万元级车型,配合充电桩下乡政策,让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提前享受绿色出行红利。张维为特别强调,这种发展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当特斯拉在美国因罢工减产时,中国工厂正以每月20万辆的速度交付国民车。

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中国用6年时间实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70%的逆袭。宁德时代全球首发的钠离子电池技术,更被视为打破锂资源卡脖子的关键突破。张维为援引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称:中国在电动化领域的专利数量是美欧总和的两倍,这种创新加速度正在重构全球供应链。

随着中国光伏组件、风电设备与新能源汽车形成绿色产业三角,张维为提出中国正在主导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标准。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欧洲车企排队参观中国展台的场景,印证了其判断:当欧洲还在争论2035年禁燃令时,中国已通过全产业链优势掌握定义未来的话语权。

(注:本文观点源自张维为教授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及《这就是中国》第287期节目发言,数据引用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际能源署等公开报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