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还是颠覆?智界R7/新S7开订25.8万起,华为这次玩大了吧
01
说真的,我对新能源车已经看麻了。
但这两天,身边好几个同事都在聊智界R7和新S7开订的事。
有人还专门拉着我看配置表,说这车这回真不一样。
我不信邪,直接去店里晃了圈。
回来路上脑子里还想着,25.8万起步,到底值不值?
这价位,正好卡在一众合资B级油车和国产高配电车的交界。
你好我好大家好,市面上同类产品一抓一大把。
这时候敢来点“颠覆”,不是有点傲气,就是背后真有货。
还真别说,这次智界动静不小。
不光定价搅局,预定直接给了2000元抵5000元的优惠,口号喊得也响。
什么“更美、更强、更颠覆”。
听得我都有点想笑了,新能源圈子里谁还没用过这些词啊。
02
不过,这回我得实话实说。
华为不是闹着玩的。
你要静下来看产品参数,会发现点门道。
先说智界R7,起步价26.8万。
新S7便宜点,25.8万。
但重点不是价钱,是堆料。
全系标配192线激光雷达,还带后向高精度固态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
还有一个亮点,ADS小蓝灯,看着有点唬人,实际上就是辅助驾驶系统的工作状态指示。
可能有人觉得,激光雷达有啥大不了,现在动辄都好几个。
但我摸着良心讲,这一套下来,那可是真金白银上堆着。
GB 9743-2024《轿车轮胎》都还没更新到关于智能驾驶必须标配激光雷达的强制条款,人家已经成标配了。
这点意思,大伙心里明白。
再往下挖,主副驾零重力座椅,也不只是新瓶装旧酒。
123度零重力,110mm加厚发泡,超长腿托还支持加热。
我试过上去瘫一会儿,说人话就是,把屁股放下去那一刻你就不想挪窝。
像前几年某品牌吹的高端按摩座椅,大多就玩个花样,这次是真把人体工学堆满了。
我得插播一句笑话。
我那开新天籁的朋友,看了宣传图直接坐实地上开始大腿抬高做体验。
说什么‘终于明白什么叫真零重力’。
带点抽象层面,实际还得看人家这种量产能力。
03
硬件之外,这次我觉得背后最大的信号是联盟升级。
之前大家只看到华为和奇瑞在宣传,现在倒好,直接签了战略2.0的合作。
董事长级别的都上台合影,气氛很正式。
而且智界品牌已经变阵,单独出来成立新能源公司,整了5000人的研发团队,投百亿砸技术。
老实说,这不是以前那种代工逻辑,而是奔着自主品牌往高端杀了。
有朋友问过我,这种大张旗鼓的搞法,能坚持多久?
我认同一个观点,技术自信来源于持续投资。
靠小打小闹的不能走远,这种5000人团队、百亿元级别的投入才能拉开差距。
前面看到“产销服一体”,也就是卖车、售后、制造都归自己。
翻译一下,就是学特斯拉那一套,形成闭环。
这么搞,实际压力很大。
可只有这样,才能撑起更多的产品矩阵。
而且接下来肯定还有新车型陆续出来。
厂家反复强调“产品矩阵”,背后的意思就是,要当下一个比亚迪。
04
说回消费者关心的事。
是不是现在就值得出手?
我对新品牌和新车,说白了,习惯性保持三分警惕。
老用户反馈和市场反馈才是硬道理。
不过你要是图个尝鲜,喜欢体验新玩意儿,这波预定送的2000抵5000算是有点小意思。
如果是真打算下单的,建议别单纯看参数,还得跑一趟店里躺一躺,感受下零重力座椅到底是不是噱头。
还有就是辅助驾驶,自己亲自试试,再决定。
很多人会说,这都是华为的光环,实际体验不一定多牛。
但我插一句题外话。
去年论坛有个车主,花高价买了辅助驾驶,结果一年下来只用过俩月。
问原因,就是市区用得少,高速不敢用。
这就是现实用车习惯和配置噱头的最大落差。
但咱们实事求是,技术路径选对了,起点就比别人高。
从数据、配置、背后团队、合作深度这些硬指标来说,至少没有水分。
只要价格不再跳水太狠,华为和奇瑞给出的这套组合拳,是值得消费者持续观望的。
我想说,新能源没什么“神车”,都是你我日常的工具。
新东西出来了,有预算就追潮流,想图省事就观察一阵。
别被噱头冲昏头脑,更别被网络节奏牵着走。
有空可以去店里躺一躺。
大不了白喝杯咖啡,也长见识了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