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这块,那叫一个热闹。
十万块钱左右这个价位,以前大家买车可能就是图个代步,要求不高,能开就行。
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各大车厂你追我赶,把配置、技术一个劲儿地往下放,消费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就在比亚迪海豚、吉利星愿这些车型卖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个大家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品牌——名爵(MG),带着一款叫MG4的新车杀了回来,而且一上来就亮出了7.38万元起的预售价格,这一下子就在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又点了一把火。
很多人可能就纳闷了,这个名爵不是在国外卖得挺好吗,怎么突然回过头来,要跟国内这些“尖子生”硬碰硬了?
它这回是真有备而来,还是光喊口号呢?
要说清楚这事,咱们得先了解一下名爵这个品牌现在的处境。
很多人一听名爵,第一反应就是个英国牌子,毕竟那个带点复古味道的八角形标志和赛车历史深入人心。
这没错,它的根是在英国,但早就被咱们国家的上汽集团收购了,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
有意思的是,这个“自家孩子”在国外发展得特别好,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留学生”。
就拿这款MG4来说,它在欧洲是纯电动车市场的销量大户,经常在销量榜上跟大众ID.3这样的老牌劲旅掰手腕,甚至一度超越对手,成了很多欧洲国家最畅销的中国新能源车。
这说明它的产品力是得到了国际市场认可的。
可一回到国内,这个本该是主场的市场,名爵的声音反而显得有些小,销量和它的海外名气不太匹配。
这就形成了一个“外头开花,家里冷清”的局面。
对于上汽这样的大集团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毕竟,中国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自家地盘站不稳,光靠出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上汽下定了决心要改变这个状况,高调宣布要投入上百亿的资金,计划在两年内密集推出十几款新车型,全力冲刺国内新能源市场。
这架势,就是告诉所有人,名爵要正式发力,认真参与国内的这场竞赛了。
而这款全新的MG4,就是他们打响的第一枪,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作为打头阵的先锋,这台全新MG4到底有什么真本事,敢说要挑战海豚和星愿呢?
咱们得从消费者最关心的几个方面,一点点来看。
首先就是空间,这对于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的购车者来说,是硬性指标。
过去的小型车,后排坐人总是有点憋屈。
比亚迪海豚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用巧妙的设计,在小车身里挖出了让人惊喜的大空间。
现在MG4来了,它直接把这个优势又放大了。
从数据上看,全新MG4的车身长度接近4米4,轴距达到了2750毫米。
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抽象,我们来做个对比就清楚了。
现在市面上很火的比亚迪海豚,它的轴距是2700毫米,已经被很多人夸是“空间魔术师”了,而MG4比它还要长出整整50毫米,也就是5厘米。
这5厘米在车里意味着什么?
它可能就是后排乘客的膝盖,是顶着前排座椅靠背,还是能轻松翘起二郎腿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它的后排中间地板是完全平的,这就解决了以往小车后排中间乘客最尴尬的坐姿问题,坐三个人也能保证基本的舒适度。
在储物能力上,它的后备箱常规状态下有410升,把后排座椅放倒之后,能扩展到超过1100升,不管是日常采购、放婴儿车,还是周末出去郊游带装备,都显得绰绰有余。
可以说,在空间这个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MG4一上来就拿出了十足的诚意,直接瞄准了同级别车型的痛点。
看完了“肚子”里的容量,再来看看它的“脸面”和“内涵”。
上一代MG4的设计风格比较激进,线条很锋利,看起来像个运动小伙。
而新款车型明显变得更加成熟和有科技感,整个前脸的设计风格向自家的旗舰跑车MG Cyberster靠拢,封闭式的前格栅、可以发光的品牌标志,都让它看起来更符合当下新能源车的审美潮流。
坐进车里,这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更加强烈。
整个中控台非常简洁,没有多余复杂的按钮,一块悬浮式的中控大屏幕和一块长方形的全液晶仪表盘构成了视觉中心,再加上小巧精致的电子怀挡设计,让车内的科技氛围营造得很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名爵这次还跟手机厂商OPPO进行了深度合作。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手机连到车上放个歌那么简单,而是打造了一个“车手互联”的生态系统。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可以在出门前,就用手机上的语音助手提前把车里的空调打开;上了车,你手机上正在用的导航或者音乐软件,可以无缝地转移到车机的大屏幕上继续使用,省去了重新操作的麻烦;甚至摇一摇手机,就能把导航目的地发送到车上。
这种智能化的体验,让汽车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了我们数字生活的一个延伸。
此外,像手机无线充电、座椅通风加热,甚至于能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辅助驾驶的L2+级智能驾驶系统,这些以往在更高级别车型上才有的配置,现在也出现在了这台十万级别的小车上。
当然,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最核心的部分还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电”。
这关系到车子能跑多远,开起来感觉怎么样,以及安不安全。
全新MG4提供了不同的续航版本,其中长续航版的CLTC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30公里。
这个续航水平,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通勤的上班族来说,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周充一次电,完全打消了日常使用的里程焦虑,即使是周末来个跨城市的短途旅行,也毫无压力。
在安全性方面,名爵这次也下了大功夫。
它采用了所谓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池包和车身底盘融合在了一起,让电池本身也成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大大增加车身的刚性,让车子在发生碰撞时更安全,同时也能让底盘更紧凑,提升操控性。
为了让消费者彻底放心,名爵还给出了一个可以说是“王炸”级别的承诺:如果车辆的电池发生自燃,厂家直接赔付一辆新车。
这个承诺背后,是厂家对自家电池安全技术的绝对自信,也是给消费者吃下的一颗强有力的定心丸。
更有看点的是,MG4还发布了一个搭载“半固态电池”的版本,这项技术被看作是未来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理论上会更有优势。
名爵敢于把它率先应用在一款入门级车型上,也显示了其在技术储备上的实力和决心。
最后,我们再把目光放回市场,看看MG4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它的定价策略。
就像前面说的,现在十万块左右的纯电小车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竞争异常激烈。
吉利星愿能成为销量冠军,靠的就是极其精准的定价,用不到七万的起售价,配上够用的空间和配置,让消费者觉得“花小钱办大事”,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比亚迪海豚则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均衡的产品力,牢牢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MG4的预售价格区间定在了7.38万元到10.58万元。
这个定价非常讲究,它的起售价比星愿略高,但提供了明显更大的空间和更强的智能化体验;同时,它的主销车型价格又会和海豚形成直接竞争,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
上汽名爵的负责人那句“只要定价不比海豚高,我找不到用户不选择全新MG4的理由”,话说得很满,但也确实反映了他们对这款产品竞争力的信心。
从产品力来看,MG4确实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潜质:它有全球市场的成功经验作为背书,产品设计、空间、智能化和安全性上都有可圈可点的亮点,再加上一个极具攻击性的价格。
可以说,名爵这次是带着十足的诚意和精心准备的武器重返战场的。
当然,一款车能否成功,光有好的产品还不够,后续的宣传营销、渠道建设以及售后服务同样重要。
毕竟,对于很多国内消费者来说,名爵这个品牌还需要一个重新认识和建立信任的过程。
但无论如何,MG4的到来,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件好事,它让这个价位的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也给了我们一个实力强劲的新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