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车企们交出了2025年下半年的首份成绩单。
新势力销量榜彻底洗牌,曾经的“增程三强”格局被打破。
零跑汽车以50129辆的交付量登顶,首次突破5万大关。
它超越问界和小鹏,成了新势力中的新王者。
问界紧随其后,7月卖出40753辆车。
它贡献了鸿蒙智行总销量47752辆的85%,仍是华为系的主力担当。
小鹏汽车冲到第三名,交付36717辆创下历史新高。
它从6月的第四名跃升,挤掉了长期稳居前三的理想。
理想汽车7月只交付了30731辆,跌至第四名。
这是它今年第一次掉出新势力前三,环比和同比都在下滑。
小米汽车首次月销突破3万辆,稳居第五。
它的YU7发布后引发抢购,但提车要等15个月。
蔚来排名第六,7月卖出21017辆车。
不过它的港股股价大涨27%,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零跑登顶靠的不是营销轰炸。
分析师李胜说,它没有品牌光环,却靠控本能力和海外布局站稳了脚跟。
零跑的销量分散在C10 EV、C16增程版和T03微型车上。
这种均衡打法让它抗风险能力更强。
8月它要交付新车B01,被寄予厚望。
如果卖得好,零跑全年销量可能冲击60万辆。
问界虽然稳坐第二,但烦恼也不少。
它的销量八成靠M8和M9两款车,新爆款迟迟未出现。
鸿蒙智行内部也在“打架”。
7月总销量环比跌了9%,智界R7和问界M8抢起了客户。
华为开始放权给合作车企。
北汽的享界独立办发布会,余承东只当了“客串嘉宾”。
享界S9瞄准家庭用户,风格大变。
它能否复制问界的成功,还要看市场买不买账。
小鹏冲进前三,靠的是两款新车。
M03 Max把高阶智驾打到13万价位,G7则主攻20万以下SUV市场。
但小鹏一半销量靠最便宜的M03系列。
渠道人士方旭透露,消费者觉得它就该卖10-20万的车。
小米YU7发布后,小鹏G7被迫降价。
港股股价5天跌了7%,品牌向上突围更难了。
理想汽车的下滑早有预兆。
6月冲量后,7月遇到小米YU7和问界M7的双重夹击。
消费者都在等8月发布的纯电SUV理想i8。
持币观望让L6等老车型销量自然回落。
理想坚持“不打价格战”,但资本市场不买账。
i8定价公布后,港股股价应声下跌。
小米的用户画像很特别。
东吴证券调研发现,车主“先看颜值再看配置”,对智驾要求“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YU7杀进的是20-40万SUV红海市场。
这里挤着Model Y、问界M7、理想L6等年销10万+的爆款。
小米的瓶颈是产能。
SU7等30周,YU7等15个月,雷军再会营销也变不出车。
蔚来靠乐道打了一场翻身仗。
乐道L90定价比预售便宜1.4万,首销备货充足不用等。
方旭预测L90月销能稳在5000辆。
资本市场更看好它,蔚来股价一个月涨了27%。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开始见效。
高端品牌守擂,乐道攻大众市场,萤火虫瞄准小车用户。
传统车企的新势力军团表现抢眼。
深蓝汽车以27169辆超越埃安(26557辆),成了新晋冠军。
深蓝靠增程路线和年轻化设计突围。
埃安则坚持“网约车+私家车”两条腿走路。
月销1万辆是生死线。
极氪(16977辆)、方程豹(14180辆)和岚图(12135辆)都稳稳过线。
岚图销量暴涨102%,成了传统车企转型的黑马。
阿维塔连续5个月销量卡在1万辆出头,华为技术加持但难破天花板。
资本市场比消费者更敏感。
小米销量涨股价却跌11%,市场担心它的产能跟不上。
赛力斯股价跌6%,理想港股跌3%。
投资人张宇说:“没超预期就是不及预期。 ”
蔚来股价逆势大涨27%。
只因为乐道L90定价够狠,让市场看到了决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