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

最近汽车圈里的新闻,真是比电视剧还热闹。

前两天大家还在讨论卖电器的京东怎么也跑来造车了,一下子就把广汽集团这位老牌车企也给带上了热搜。

要说起来,广汽的领导们恐怕是所有车企里最爱拍照的,因为他们总是在和各种各样的新伙伴签约、合影。

这不,刚和华为宣布要一起搞个叫“启境”的新品牌,转身又和京东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有驾

看着广汽这忙碌的身影,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广汽到底是朋友遍天下,还是离了帮手就不知道怎么走路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广汽这种“爱交朋友”的习惯,到底是怎么养成的,又把它带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说起在中国合资造车,广汽虽然不是第一个,但绝对是把这事儿玩得最投入,也摔得最狠的一个。

时间倒退回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国内汽车工业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索。

1985年,广汽和法国的标致汽车一拍即合,成立了广州标致。

这在当时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车子造出来根本不愁卖,最火的时候,市场占有率高达16%,跟当时大名鼎鼎的上海大众都能平起平坐。

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有驾

那时候,谁家能开上一辆广州标致,那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但是,就在广州标致忙着数钱的时候,人家上海大众在干嘛呢?

他们在闷头搞技术,研究怎么把车上的零件都在国内生产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产化”。

结果,到了1994年,国家出了个规定,要求合资车的国产零件必须占到40%以上。

这一下,广州标致就懵了。

因为它大部分零件都靠法国进口,国产化率极低,导致车价下不来,维修又贵又麻烦,口碑一下子就崩了。

没过几年,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就欠了一屁股债。

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有驾

最后,日本的本田公司只花了一块钱,就把法国标致的股份和债务全盘接手。

广州标致也成了全国第一个彻底倒闭退市的合资品牌。

很多人把这锅甩给法国人,但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广汽这种只满足于当“二房东”,不想着自己学本事的做法,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你以为这样的故事就结束了?

并没有。

广汽的合作历史上,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

比如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旗下有Jeep这样大家都很熟悉的越野车品牌,最后也闹到破产,成了国内汽车合资史上又一个失败的案例。

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有驾

还有广汽三菱,前几年靠着欧蓝德这款车也火过一阵子,但好景不长,最后也是黯然退场。

更有意思的是,三菱退出时,也是把手里50%的股份,用一块钱的价格卖给了广汽。

这熟悉的“一块钱”剧情,简直就是二十多年前广州标致故事的重演。

除此之外,像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讴歌,本来想通过和广汽合作国产来打开市场,结果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没几年就悄无声息地退出了。

这么算下来,广汽的合作伙伴里,除了丰田和本田这两个一直很能打的“学霸”,其他的基本上都结局不太好。

这就像一个人交朋友,总想着靠朋友带自己飞,结果遇到的“坑”自然就比别人多。

如果说和外国人合作是那个年代的无奈之举,为了“市场换技术”,那广汽接下来的一些操作就更让人看不懂了。

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有驾

它好像对“合作”上了瘾,就连发展自己的亲儿子——自主品牌,也总想着找个人搭伙。

2010年,广汽和一家民营车企吉奥汽车合资,成立了广汽吉奥。

广汽的想法很简单,我出品牌和工厂,你出钱出人去卖车,赚了钱大家分。

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还是当“甩手掌柜”的思路。

一开始,靠着国内SUV市场的火爆,也卖得不错。

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有驾

但没过几年,当其他自主品牌都拿出真本事,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时,广汽吉奥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车就卖不动了,销量一落千丈,最后工厂都停产了。

这时候,广汽又出手了,只花了两个多亿,就把吉奥手里的股份全买了回来。

你看,这笔买卖对广汽来说,稳赚不赔,但一个自主品牌的发展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后来,广汽又拉上造车新势力蔚来,搞了个新品牌叫“合创”,用的工厂,还是当年广汽吉奥留下的。

从民营企业到新势力,广汽的合作伙伴换了一波又一波,但自己亲身下场、从零到一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决心,似乎总是不够坚定。

反观国内其他几家大的汽车国企,比如一汽、东风、上汽、长安,虽然也都有合资业务,但他们都把发展自主品牌当成了头等大事。

这些年,我们的国产品牌进步有多快,大家都有目共睹。

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有驾

根据数据,2024年,东风集团自己品牌的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一半以上,达到了55%;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销量更是超过了223万辆;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也达到了60%。

而广汽呢?

旗下的传祺和埃安两个自主品牌加起来,销量只占到集团总量的不到40%,明显被其他几位老大哥甩在了后面。

过去,靠着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这两棵“摇钱树”,广汽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财报年年好看,可以说是躺着赚钱。

但现在,时代变了。

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比亚迪、吉利这些自主品牌一个个都成了市场的宠儿,大家买车越来越认国货,觉得开国产车有面子。

合资品牌的光环正在快速褪去。

广汽何时能靠自己,不再依赖合资,真正直起腰?-有驾

最直接的后果是,曾经为广汽贡献超过八成利润的合资板块,如今的利润贡献已经腰斩,降到了40%都不到。

这也导致广汽集团在2025年出现了上市十多年来的首次中期亏损,一下子亏了二十多亿。

这记响亮的耳光,也该把沉睡在“合资温床”里的广汽给打醒了。

老董事长曾庆洪曾经说过,发展要靠“拿来主义”,更要靠“自力更生”,两手都要硬。

可现在看来,广汽“拿来”的手很熟练,但“自力更生”的手却显得有些无力。

如今,广汽又一次选择了“拿来”,这次的伙伴是科技巨头华为。

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但大家心里还是悬着一块石头:这次合作,广汽是真的打算撸起袖子,跟着华为好好学学智能汽车这门新功课,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还是又一次习惯性地把未来“外包”出去,自己只负责提供一个车壳子,让华为来装上“大脑”和“灵魂”?

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广汽的未来,也让我们思考,在一个需要靠自己真本事吃饭的新时代,那种“靠别人”的老路,到底还能走多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