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报告室灯光惨白。特斯拉最新一季财报刚刚出炉,办公室里一半的人在盯着营收新高的柱状图发呆,另一半则默默默算着净利润下跌的数据。有人嘀咕:“FSD,没人买了。”我喝了口冷掉的咖啡,文件夹里多了一页加粗的重点:第三季度营收创新高,但车主对自动驾驶的热情明显消退。
这年头,特斯拉发财报和马斯克发推,刺激程度旗鼓相当。60亿公里自动驾驶里程,AI芯片性能翻了几十倍,一边是全球电动车领域的冠军姿态,另一边却是“FSD付费用户只占12%”的现实。于是这个问题在无数屏幕前悄悄发酵:当技术飞速前进,为什么大家突然不买单了?
特斯拉这场秀,亮点不少。营收280.95亿美元,三大业务表现都还行,汽车、储能、服务各有增长。毛利率呢,刚刚回到了18%——对照同行,已经是躺赢。但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9%。账本上的“红线”直观得像一份DNA检测报告,没有任何修饰。这就是特斯拉式的成长烦恼:规模涨了,利润却变轻了。这条增收不增利的路,跟FSD那段路一样,拐来绕去。
公司的解释其实很直接:研发和AI投入上涨、FSD买断收入骤降、平均单车成本提升、法规积分减少。全都写得明明白白,跟平时那些“技术叠加、战略转型、用户价值...”的公关腔不一样,更像开门见山的抛尸单。尤其是FSD买断,去年因为新功能和Cybertruck上市曾有一波高潮,今年直接冷到谷底。主打理性推理,这就是证据链完备的财务悬案。
关于这个FSD(Full Self-Driving),销量降温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60亿公里总行驶里程,12%的车队付费用户,听着很点题——AI进步指数级,但用户数线性甚至滞后增长。我们可以这样想:在现场,一辆特斯拉驶入商场停车场,自动规避障碍,智能泊车,理论上比人类更聪明。但车主还是在犹豫要不要买FSD授权。这不是技术的问题,是信任和需求的牌局。马斯克把FSD吹成“比人类更安全”,但现实里,真正掏钱的,还是小群体。
这其实是一桩“数据与心理的合谋案”。一边是技术狂飙,每瓦性能提升、AI能力每美元翻十倍,芯片从AI4跳到AI5,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一顿“自研闭环”猛夸,把台积电和三星都拉上,证据大厅堆满“我们厉害”的物证。另一边,用户用脚投票。FSD不是生活必需品,绝大多数车主还是更在意续航、价格、颜值、维修便利。特斯拉的AI,可以造机器人,可以搞Robotaxi,但暂时还没把自动驾驶变成每个人都抢着用的“刚需”。
探案思路如果继续推进:毛利率与付费率的背离,暴露了消费心理的多面性。理财、社交、家庭、通勤,每个人买车的理由千奇百怪,FSD只是“炫技软件”。你让老车主掏几万块买断一个不必要升级,难卖。其实,技术从来不是阻力,真正的障碍是价格信心、实际体验和心理安全。于是,特斯拉财报里,“FSD买断减少”成了第二大亏损源。
马斯克本人倒是很有喜剧精神。电话会议聊到老车主和芯片,他顺手自夸:“我通勤用的也是‘老车’,不会忘了你们。”给HW3硬件车主又安排了个“V14 Lite版本”,颇有点“我们不坑穷人,穷人不买FSD”的自黑。芯片升级这事儿,也说得一板一眼:“英伟达很牛,但我们只服务自家,芯片逻辑像高速路,又简单又高效。”听完你会怀疑,未来的AI芯片设计师是不是对人类社会有种“路怒症”。
这几年特斯拉调整产品线,廉价车型被删,主力变成Model 3和Y标准版,量产重心放在Cybercab、Semi、Megapack 3,外加Optimus机器人生产线。而机器人这块,马斯克又忍不住搞“活人穿机器人外衣”的类人类悬疑。生产一年百万台,三五年后翻倍。大局已定,计划已排,细节全靠AI撑场。所以说,特斯拉是“现实世界人工智能领导者”,本质其实更像“流水线上的魔术师”。
但冷静回头看,AI即使在电动车上卷成花,现实却和理想始终是“两条平行线”。技术狂欢,市场冷淡。你当然可以用“Vision Pro”式的夸夸团描述:“距离普及只差一个监管审批和一场用户实验。”但真相是时间成本和体验裂痕。特斯拉FSD距离“无监督更安全”还有现实阻隔,而AI芯片性能再高,总要面对用户“不敢买单”的心理门槛。
这一刻,作为旁观者,我选择相信证据。理论和算法能让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人却未必愿意彻底相信机器。AI和FSD的持续投入,正如那些数据大厦里的每一块芯片——性能每年都能提升个几倍,可财报上的付费率,永远慢半拍地按下暂停键。我们可以继续推演:当技术跃迁和现实需求碰撞,特斯拉的下一个季度,会是什么样的增长与下跌?
职业病发作,到头来又成了例行自嘲。每逢这种“大事件”,市场总是用数字讲故事。但每个数字背后,总少不了一个车主的犹豫、一次复盘、一个团队的叹气。财报办公室的咖啡杯越积越多,未必能解救净利润;FSD路线图越画越远,还得等那个“全员相信自动驾驶”的奇点降临。
所以问题扔在这里——你会买FSD吗?如果你开车,花一大笔钱只为坐在方向盘后面“全程不操心”,真的值得吗?把AI变成现实世界的常规,究竟是时间的胜利,还是信念的转折?这种技术与人性的较量,一如特斯拉办公室里没喝完的咖啡,总有余温在等下一个发问的人。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