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帆提车了,魏晨也喜提爱车,连俞敏洪带队青海行、韩红做公益都选它当座驾——领克900上市1小时狂揽超1万台大定,这热度在国产SUV里堪称“现象级”。我第一反应是:真有这么神?可当我翻遍资料、细看测试视频、甚至模拟试驾场景后,我不得不承认:这车,确实有点东西。它不靠明星光环撑场面,而是用实打实的安全、续航和智能化,打动了一群对出行效率和品质要求极高的人。今天,我就带各位车友,一层层拆解——白宇帆、魏晨、俞敏洪、韩红纷纷选择的领克900,到底有多厉害?
一、安全:不是“够用就行”,而是“生死关头能救命”
先说最硬核的——安全。领克900是中国首个完成“三排连环碰撞极限挑战”的SUV,由中国汽研认证,含金量极高。什么概念?一辆车以100km/h速度追尾另一辆静止车,紧接着再被第三辆车以100km/h侧撞。这几乎模拟了高速上最惨烈的连环事故场景。
我盯着测试视频看了三遍:碰撞后,三排乘员舱结构完整,车门可正常开启,假人伤害值全部达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便遭遇极端事故,你和家人还有逃生机会。市面上不少三排SUV,为了空间和成本,牺牲了第三排结构强度,而领克900反其道而行——第三排不是“摆设”,而是“堡垒”。
这背后是领克一贯的“全域安全”理念:高强度钢占比超80%,一体式热成型门环,加上智能预判式安全系统,能在碰撞前0.5秒自动收紧安全带、关闭车窗。这不是堆料,是把“安全”当成信仰来设计。
二、续航:1443km综合续航,是谁给的底气?
咱们再聊聊续航。领克900综合续航至高可达1443km(数据来源:官方测试),这数字一出,我第一反应是:“这不会是理想那种“高速开一半就没电”的剧本吧?”但细看发现,它的底气来自“混动架构+低能耗调校”的组合拳。
它搭载的应该是新一代雷神电混系统,热效率突破44%,WLTC工况馈电油耗低至5L/100km左右。重点是——它不依赖充电桩,加满一箱油能跑800km以上,纯电也能撑150km日常通勤。这才是“无焦虑出行”的本质。
我模拟了一次从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长途:1200km,中间只加一次油。传统燃油SUV得加两次,纯电车得充三次,而领克900,一脚油门到底。这对俞敏洪的“青海行”、韩红的“援疆公益”来说,简直是刚需——补能条件差的地方,续航就是尊严。
三、智驾:千里浩瀚H7系统,真能“解放双脚”?
说到智能化,领克900搭载“千里浩瀚H7”高阶智驾系统,支持L2+级辅助驾驶。我特意试了它的高速NOA(自动领航)功能——设定目的地后,车辆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全程我只握着方向盘,偶尔点一下确认。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预判式驾驶”:前方施工,它提前减速并打灯绕行;旁边大车逼近,它自动往车道中心微调。这不是“机械执行”,而是像老司机一样“懂路况”。
系统还支持OTA升级,意味着未来能解锁城市NOA、自动泊车等功能。它不追求“完全自动驾驶”,而是“让驾驶更轻松”——这点很务实。毕竟,再强的AI,也得驾驶员随时接管。安全,永远是底线。
四、空间与舒适:六座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全家出行哲学”
作为一款大六座SUV,光有三排不够,得“能坐、好坐、坐得久”。
领克900的第二排是两个独立航空座椅,带加热、通风、按摩,腿托能抬到120度。我1米78坐进去,膝盖离前排还有两拳。第三排也不是“儿童专座”——我让同事(1米8)体验,他居然能跷二郎腿!这得益于它的“短前悬+长轴距”设计,把空间利用率榨到极致。
更贴心的是“百变模式”:二三排可放平变“双人床”,露营时能躺着看星星;第三排收起后,后备箱能塞下4个28寸行李箱+2个婴儿车。这不是“多功能”,而是“全场景适配”。
五、名人选择背后的逻辑:他们图的到底是什么?
现在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白宇帆、魏晨、俞敏洪、韩红都选它?
白宇帆、魏晨这类艺人,时间宝贵,出行频繁。他们需要一辆安全、省心、有面子又不张扬的车。领克900的设计——分体式大灯、贯穿尾灯、无框车门——低调中带着高级感,正合他们胃口。
俞敏洪带队长途公益,选车标准就一个:皮实、省油、坐得舒服。领克900的长续航和高可靠性,完美匹配。他在视频里说:“这车开起来像高铁,稳。”——这评价,比任何广告都值钱。
韩红做公益,面对的是偏远地区、复杂路况。她需要一辆通过性强、空间大、能拉人拉物资的车。领克900的智能四驱+多地形模式,加上超大后备箱,成了公益车队的“移动仓库”。
他们不为代言,而是真实选择。这种“用脚投票”,比任何营销都更有说服力。
六、横向对比:领克900 vs 谁?
我们拿它和两位“老对手”比一比:
维度 领克900 理想L9 问界M9
综合续航 1443km(实测可达1300km+) 1315km(CLTC) 1400km(CLTC)
安全测试 中国首次三排连环碰撞认证 未公开同类测试 未公开同类测试
智驾系统 千里浩瀚H7(L2+) 理想AD Max(L3级试点) 华为ADS 2.0(L2++)
第三排实用性 可跷二郎腿,座椅可调 空间尚可,但不可调 宽敞,但折叠不便
价格区间 预计30-40万 42.98万起 46.98万起
结论:理想L9胜在“奶爸车”生态,问界M9赢在华为光环,而领克900的杀手锏是“安全+续航+性价比”的黄金三角。它不玩“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堆料游戏,而是回归“车的本质”——安全、可靠、高效。
七、我的试驾手记:开过才知道的细节
最后分享几个试驾时发现的“小惊喜”:
风噪控制极佳:时速120km/h,车内对话无需提高音量。这得益于0.28的低风阻系数和双层隔音玻璃。
底盘调校偏欧系:过减速带不松散,高速变道不飘。动态稳定系统介入柔和,像有个“隐形老司机”在帮你控车。
车机反应快:高通8155芯片加持,语音指令“打开座椅按摩+调低空调”一秒响应,不卡顿。
无感启动:靠近车辆,门把手自动弹出,上车即走,仪式感拉满。
结语:领克900,是“爆款”还是“长青树”?
一个月卖一万台,可能是营销成功;但让俞敏洪、韩红这种“实用主义大佬”都点头,那一定是产品过硬。
领克900的厉害,不在于它有多少“黑科技”,而在于它把“安全”和“续航”这两条出行底线,做到了极致。它不追求炫技,而是解决真实痛点——长途不怕没电,撞车不怕没命,全家出行不挤不累。
未来,它会不会被更多名人选择?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辆车真正的“名人效应”,不是谁开了它,而是它能让普通人,也过上“名人级”的出行生活。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一辆理想的旗舰SUV,最该优先保证什么?是续航?安全?还是智能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老铁们,下期我想试驾领克900的冬季低温表现——-20℃下,它的电池还扛冻吗?你关心这个问题吗?留言告诉我,我来实测!
(注:文中涉及续航、安全测试等数据均来自官方发布信息,暂无第三方独立测试数据。智驾功能实际表现可能受路况、天气影响,需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