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理解里,“异类”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在我的理解里,它在现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的语境里,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褒义词,因为产品的同质化实在是太严重了,我们很难再看到,谈得上“个性”的汽车产品,好消息是,少有但并非没有,我们今天来试驾的车,在我看来就是“异类”——蒙迪欧运动版。
为什么说它是“异类”呢?它的产品理念实在颠覆了很多人对于一台合资中型车的认知,例如设计——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合资中型车都是以沉稳为视觉主旋律的,福特蒙迪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以时尚、锋芒为主导视觉的合资中型车,前脸就是个很好的案例,神似福特经典跑车的机舱盖肌肉线条、以3D参数化鳞甲作为填充的主动式进气格栅,有品牌传承,也有时代痕迹,外观很有记忆点。
说到记忆点,我们就不得不聊一聊福特蒙迪欧的座舱屏幕,1.1米的超广域巨幅屏,很难想象,在很多人认知中智能化落伍的合资车,屏幕尺寸比国产车还夸张,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福特几乎把所有能够震撼到中国消费者的加长版和智能化的东西,都一次性呈现到蒙迪欧身上了,车身尺寸是这样,屏幕尺寸也是这样。
这套车机系统的体验,也确确实实将它和其它合资车区分开来了,因为是和百度联合开发的,所以它的交互体验非常贴合我们的使用习惯,包括智能语音、人脸识别、手势控制,系统操作的流畅度、稳定性也都符合我原本预期的,新势力产品可能比不了,但比其它合资车,它还是绰绰有余的。其它座舱的东西,它也很抗打,包括B&O品牌的音箱,双拼色的内饰用料,配置功能上,它的竞争力是有的。
在某种意义上,福特蒙迪欧的动力选择,也称得上是“非主流”的——当全新雅阁都毅然决然决定“转投”插电混动时,蒙迪欧竟然和丰田一样,还选择坚守,提供1.5T、2.0T、1.5T油混、2.0T油混多种选择给到消费者,对于无桩消费者而言,这算得上是救命稻草了,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混动技术带来的用车成本利好,而不必为无桩所造成的不利所困扰,从这个角度看,蒙迪欧的坚守是很有意义的。
那从技术层面看,蒙迪欧这套混动系统和丰田THS混动架构所采用的混动方案是类似的,都是动力分流混动技术,通过使用一套行星齿轮机构将发动机和发电机进行耦合,实现在功率的输入端做到功率分流。不同之处在于,蒙迪欧发动机的性能更加凶猛,官方也很直接地将混动版车型称之为“大马力E混动版”,它的优势在哪可想而知。
有电动机的助力后,整台车在做到极致油耗的同时,也能兼顾部分场景下的动力表现了,打个比方,它的驾驶平顺性、它的再加速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既能兼顾家人想要的舒适性又能满足“自驾”时追求的操控感,对于有些中国家庭而言,这一点或许真是刚需。
总结
老实说,这两年相比于接触国产新能源车的频次,我接触合资燃油或者油混的频次已经下降了很多,好消息是,少但还有,这让我可以时不时逃离“汽车越来越同质化”的残酷现实,我需要像福特蒙迪欧这种谈得上“异类”的产品,我觉得中国汽车市场也需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