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

最近,国际汽车圈里有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主角是法国和咱们中国的汽车。

事情的起因是法国那边突然宣布要调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表面上听着是为了环保,为了绿色发展,但大家稍微一琢磨,就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法国总统马克龙还特意站出来说,我们这绝对不是搞贸易保护,我们是公平的。

可这话听着,总让人觉得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法国到底出了个什么招,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目标又如此精准地对向了咱们的国产新能源车呢?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乎市场、技术和未来汽车行业话语权的激烈博弈。

咱们先得弄明白,法国人这套“组合拳”是怎么打的。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他们没有像过去那样简单粗暴地直接加关税,而是玩了一招更“有水平”的。

他们推出了一个叫做“环保积分”的新规定。

这个规定是说,以后你想在法国买电动车并拿到政府的高额补贴,你买的这辆车就得先通过一个积分评估。

这个评估可不只是看你车子开起来排不排废气,电动车当然不排,它要往祖上查三代,一直追溯到这辆车的生产制造全过程。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具体来说,它要计算生产这辆车用了多少钢材、铝材,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排了多少碳;还要计算组装这辆车的工厂用的是什么电,是清洁的风电水电,还是污染较大的火电;最关键的一招来了,它还要把这辆车从生产地运到法国港口的运输距离所产生的碳排放也算进去。

这么一算,大家是不是就看出门道了?

咱们国家目前能源结构里,火力发电还占有不小的比重,再加上咱们的汽车工厂离法国那可是隔着千山万水,光是海运这一路产生的碳排放就不是个小数目。

这一套复杂的公式算下来,咱们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在这个“环保积分”上肯定就不占优势了。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得分不达标,那对不起,法国政府提供的那笔高达五千到七千欧元,折合人民币好几万的购车补贴,就跟你没什么关系了。

这么一来,原本咱们国产电动车最大的优势之一——性价比,就被硬生生削弱了一大截。

消费者一看,同样的车,没了补贴要贵出好几万,自然就会犹豫了。

所以说,法国这招棋下得非常精准,嘴上说着“公平竞争”,实际上是为你量身定做了一套门槛,让你还没上场比赛,就被迫背上了一个沉重的沙袋。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那么,问题就来了,法国为什么要这么大动干戈,甚至不惜用这种绕弯子的方式来限制中国汽车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两个字:急了。

咱们可以看一组让人振奋的数据。

就在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历史性地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在这股势不可挡的出口洪流中,新能源汽车是当之无愧的先锋队,出口量同比猛增了一倍还多。

而这其中,欧洲市场正是我们最大的买家。

像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MG)品牌,在欧洲卖得是风生水起,一度在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销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比亚迪、蔚来等品牌也纷纷在欧洲各大城市开设了展厅和体验中心。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法国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家门口的街道上,邻居的车库里,挂着中国品牌标志的汽车越来越多,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家经营了几代人的香水店,突然被一个新来的品牌抢走了大部分生意,心里能不慌吗?

这已经不是遥远的威胁,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眼前的市场份额的流失。

法国的传统汽车巨头,像雷诺、标致雪铁龙,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脚步明显慢了一些,眼看着中国同行们用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快速抢占市场,这种焦虑感可想而知。

当然,每当欧洲老牌车企在竞争中感到压力时,总会拿出那套老掉牙的说辞,指责我们是靠“国家补贴”和“低价倾销”才取得的成功。

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没错,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初期,国家确实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和补贴,但这是为了培育一个新兴产业,全世界很多国家也都这么做。

如今,咱们国内的购车补贴已经大幅退坡甚至取消,但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却越来越强。

更重要的是,市场是检验产品力的唯一标准。

如果只靠补贴,那为什么我们的车在没有欧洲那种高额补贴的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同样能卖得那么火爆呢?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答案只有一个:产品本身足够硬核。

全球的消费者都在用自己的钱包投票,他们选择中国车,是因为中国车真正做到了物超所值。

过去那种“国产车=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早就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如今的中国新能源车,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就拿最核心的电池技术来说,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以其超高的安全性,让很多对电动车自燃心有余悸的消费者放下了心,甚至连特斯拉、丰田这样的国际巨头都要向比亚迪采购电池。

在智能化方面,我们更是遥遥领先。

当你坐进一辆国产新能源车里,那块反应迅速、功能丰富的中控大屏,那个能听懂你各种指令的智能语音助手,还有越来越成熟的辅助驾驶系统,这些体验是同价位的欧洲传统燃油车甚至电动车都无法给予的。

德国的出租车公司为什么会开始成批采购中国的电动车?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因为出租车司机们经过实际运营发现,这些车充一次电,真的能满足他们一周的运营需求,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用户口碑,是任何“倾销”的帽子都无法掩盖的强大产品力。

所以说,法国这次设立的“环保门槛”,与其说是一次自信的主动出击,不如说是一次内心怯懦的被动防守。

当你在赛道上跑不过对手时,不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速度,反而想着去给对手的跑鞋里撒钉子,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不自信。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燃油车时代积累下的百年荣光,终究无法阻挡电动化、智能化这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浪潮。

市场竞争的本质,终究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

你有本事设置壁垒,我们更有信心用过硬的产品力和技术实力去穿越它。

当然,咱们自己也不能盲目乐观,飘飘然。

法国打响第一枪,马克龙称非保护主义,中国汽车遭遇挑战-有驾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一些海外市场,确实有消费者反映我们的车机系统偶尔会出现卡顿,车身漆面的工艺细节还有待提升,售后服务的网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些问题虽然不大,但却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体验和品牌的口碑。

越是在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沉下心来,把这些细节打磨好,把品控做得更扎实,让最挑剔的欧洲消费者也找不出毛病。

这场围绕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才刚刚开始,关税和壁垒或许能带来一时的阻碍,但绝不会是最终的结局。

真正决定胜负的,永远是那些敢于创新、尊重消费者、能提供最佳产品的企业。

对于欧洲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老牌车企来说,如果还沉浸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愿醒来,那么真正让他们睡不着的日子,恐怕还在后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