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热闹的事儿,主角是奔驰新推出的一款高性能旅行车,叫梅赛德斯-AMG E 53。
很多媒体给它起了个响亮的绰号——“价格屠夫”,说它一上市,奥迪和宝马的高管们都得连夜开会商量对策。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火药味?
好像一场惊天动地的价格战就要打响了。
但咱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奔驰这次是真打算用低价把对手拍在沙滩上,还是说这背后其实另有玄机?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扒一扒,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首先,咱们得明白,高性能旅行车这个圈子,虽然小众,但里面的个个都是“狠角色”。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汽车界的“特种兵”,既要有跑车的速度,又要有SUV的装载能力,可以说是全能选手的代表。
在这个领域里,奥迪的RS6 Avant一直是个标杆,被称为“地表最强买菜车”,名声在外。
宝马呢,也是憋了十几年,终于把自家的王牌M5 Touring给拿了出来,准备和奥迪好好掰掰手腕。
就在这俩神仙准备开打的时候,奔驰带着它的AMG E 53旅行版登场了。
关键就在于价格。
根据海外公布的信息,奔驰AMG E 53的起售价是9335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66.5万元。
这个价格一出来,确实让人吃了一惊。
为什么呢?
因为它的两个主要对手,奥迪RS6 Avant的起售价是130700美元,约合人民币93万元;宝马M5 Touring的起售价也要123900美元,约合人民币88.3万元。
这么一对比,奔驰足足便宜了二三十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也难怪大家会觉得奔驰是在搞“价格战”,想用低价来抢市场。
但是,咱们买车不能只看价格,还得看它值不值这个价,也就是性能怎么样。
这一比,问题就来了。
咱们先看奔驰E 53,它用的是一套混合动力系统,一台3.0升的六缸发动机配上一个电机,综合起来最大能输出577匹马力。
如果再花钱选装一个性能升级包,马力可以提升到604匹,百公里加速最快能做到3.8秒。
这个数据单独看,确实非常厉害了。
可问题是,它的对手更厉害。
奥迪RS6用的是一台纯粹的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能爆发出621匹马力,百公里加速只要3.3秒。
而宝马M5 Touring同样是混动,但它的总马力达到了惊人的717匹,百公里加速也只要3.5秒。
现在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看,您是不是就明白点什么了?
奔驰E 53虽然便宜,但它的动力水平,无论是马力还是加速能力,都明显比奥迪RS6和宝马M5 Touring低了一个档次。
这就像拳击比赛,一个是次重量级选手,另外两个是重量级选手,虽然都在一个擂台上,但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抗。
所以,奔驰定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其实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它提供的性能本来就少一些。
这并不是什么“价格屠杀”,而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市场策略,叫做“错位竞争”。
它瞄准的客户群体,可能就是那些非常喜欢AMG这个品牌,也需要旅行车的实用性,但又觉得没必要为那零点几秒的加速和多出来的一百多匹马力,多花二三十万的消费者。
所以说,奥迪和宝马的高管们大概率不会为此开会,因为E 53并没有真正威胁到他们最顶级的RS6和M5的市场,大家各卖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聊完了性能和价格,我们再来看看奔驰这套混动系统。
它给E 53配了一块28.6千瓦时的大电池,这在传统燃油车厂家的混动车里算是不小的了。
可结果呢?
官方公布的纯电续航里程只有区区66公里。
这个数字,说实话,有点让人失望。
要知道,这还是在最理想的测试条件下得出的数据,实际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开,考虑到路况、气温、开空调等因素,能跑个四五十公里就算不错了。
这点续航,想靠纯电上下班通勤都得算计着来,确实有点尴尬,说它“鸡肋”并不过分。
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国内的汽车企业了。
在混合动力技术,尤其是插电式混动这方面,我们的国产品牌真的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随便举个例子,现在国内主流的插电混动或者增程式电动车,电池容量动辄就是三四十度电,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两三百公里都是家常便饭。
这种设计理念完全是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的:家里有充电条件,平时上下班、买菜接孩子就完全当一台纯电动车开,零油耗,用车成本极低;到了节假日需要跑长途,发动机启动,又没有里程焦虑。
这种模式才是真正把电和油的优势结合了起来。
相比之下,奔驰E 53的这套混动系统,它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性能”,电机更多是作为发动机的辅助,用来提升瞬间的爆发力,而不是为了省油或者长距离纯电行驶。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百年历史的欧洲豪华品牌,在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方面,真的需要向我们的中国车企好好学习。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奔驰。
抛开动力定位和混动逻辑不谈,奔驰在营造豪华感和舒适性方面,依然是顶尖高手。
只要你坐进E 53的车里,那种熟悉的豪华气息就会立刻包围你。
内饰的设计、用料的考究,都是它的强项。
标配的双大屏、最新的车机系统、手感细腻的真皮方向盘,再加上著名的柏林之声音响,整个座舱的体验感是非常出色的。
不过,奔驰也依然是那个我们熟悉的“选装大师”。
那个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的66.5万起售价,其实只是一个“门槛价”。
很多你看着眼馋的高级配置,比如给副驾驶准备的娱乐屏、包裹性更好的运动座椅、更有格调的碳纤维或者木纹内饰板,都需要额外再花钱选装。
等你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选上之后,最终落地价可能就远不止那个起售价了。
这也是传统豪华品牌一贯的销售策略,用一个相对低的起售价吸引你进店,然后通过丰富的选装配置来提升单车利润。
所以总的来看,奔驰AMG E 53旅行版并不是一个来势汹汹的“价格屠夫”,它更像是一个精明的“市场策略家”。
它用一个相对较低的门槛,为那些钟情于AMG品牌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它在性能上做出了妥协,但在品牌、豪华感和实用性上依然保持了奔驰应有的水准。
只是在新能源技术应用上,它的理念似乎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与我们国内日新月异的市场相比,显得有些保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