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让不少关注家庭用车的朋友们都议论纷纷。
主角就是丰田汉兰达,这款车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想当年,它在中型七座SUV这个领域里,那可是说一不二的“老大哥”,市场地位相当稳固,甚至一度出现了买车不仅没优惠,还得额外加钱选装一些东西才能提车的现象,这在汽车市场里是相当少见的。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咱们国内的市场,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就在大家期待着这位曾经的王者会如何应对新挑战的时候,一组据说是全新一代汉兰达的渲染图在网上传开了,结果一下子就引爆了话题。
大家讨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个很直观,就是它的长相;另一个则更深层,关系到它未来的市场命运,那就是它的动力系统。
咱们先从最表面的外观说起。
这次曝光的渲染图里,全新汉兰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变样”。
它不再是以前那种四平八稳、中庸耐看的样子,而是变得非常激进和张扬。
前脸是一个尺寸巨大的黑色中网,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对造型非常独特的大灯。
这对大灯从车头盖的边缘开始,像两把锋利的斧子一样,垂直地向下劈开,形成了一个非常犀利的“L”形。
这种纵向布局、棱角分明的设计,立刻让很多人联想到了另一个品牌——凯迪拉克。
不少网友开玩笑说,要是不看车标,真会以为是凯迪拉克推出了什么新款SUV。
这种说法虽然是调侃,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全新汉兰达的设计,在追求个性化和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别家已经深入人心的设计元素。
对于一个像丰田这样有着深厚底蕴和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来说,这种做法难免会引来一些关于原创性的讨论。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今全球汽车设计都在朝着年轻化、运动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元素出现相互借鉴或者说“趋同”的现象也并不奇怪。
丰田或许是希望通过这样一张更具攻击性的前脸,来吸引更多年轻家庭用户的目光,彻底摆脱过去那种“油腻大叔”的刻板印象。
只不过,这个“度”是否把握得恰到-好处,就得看最终量产车出来后,市场的真实反应了。
说完了“面子”,咱们再来聊聊更关键的“里子”——动力系统。
这部分是决定全新汉兰达未来在中国市场还能不能吃得开的核心问题。
根据目前流出的信息,新车将继续使用丰田非常成熟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具体来说,就是一台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合电动机,另外可能还会增加一套动力更强的2.4T涡轮增压发动机组成的混动版本。
从技术本身来说,丰田的这套混动系统是久经考验的,它的优点非常突出:省油、平顺、可靠性高,开起来的感觉很舒服。
但问题在于,这套系统放在几年前,绝对是先进技术的代表,可放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主旋律是什么?
是新能源。
具体来说,是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EREV)。
咱们用大白话解释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丰田汉兰达用的油电混动(HEV),它的电池很小,不能从外部充电,电能完全来自于发动机工作和刹车时的能量回收。
它的电动机更像是一个“辅助”,在起步和低速时帮帮忙,让车子更省油,但它本质上还是一台燃油车,必须加油才能跑。
因此,它只能挂象征传统燃油车的蓝色牌照。
而现在国内流行的插电混动和增程式,它们的电池要大得多,并且带一个充电口,可以像纯电动车一样在家或充电桩充电。
充满电后,它们可以纯靠电力行驶一段不短的距离,比如一百多公里,足够满足大部分人日常上下班通勤的需求,完全不用烧油。
等到需要跑长途或者电量用完时,发动机再启动,或者用来驱动车轮,或者用来发电,没有任何里程焦虑。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类车型在国内可以名正言顺地挂上代表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牌照。
这个绿色牌照和蓝色牌照的区别,可不仅仅是颜色不同那么简单。
在很多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一张蓝色牌照千金难求,需要摇号或者高价竞拍,而且还要受到工作日早晚高峰限行的困扰。
而绿色牌照则可以直接申请,不限行,还能享受国家免征购置税的优惠政策。
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我们看数据就能明白,近一两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节节攀升,市场渗透率已经稳定在百分之三四十,甚至在某些月份超过了50%,这意味着市面上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在汉兰达所在的三十万级别家用SUV市场,它的竞争对手,比如理想L7、问界M7、比亚迪唐DM-p等等,清一色都是能上绿牌的插电混动或增程式车型。
这些车型不仅解决了牌照和限行的问题,还在用车体验上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纯电驱动带来的安静和顺滑的加速感,是传统燃油车无法比拟的;车内的大屏幕、智能语音交互、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更是把科技感拉得满满的。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全新汉兰达依然坚持使用不能外接充电的油电混动系统,就显得有些“固执”了。
它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坚守着自己苦练多年的传统内功心法,却发现江湖上的人们已经开始用上了各种新式武器。
丰田的这套混动系统在燃油经济性上确实很出色,但和对手们动辄上千公里的综合续航、可油可电的灵活使用方式以及零成本的日常通勤相比,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它依然需要消费者去面对牌照的问题,依然无法提供纯电驱动的驾驶体验。
这使得它在和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在了一个相对不利的位置。
或许丰田有自己的考量,比如对技术的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或者认为自己的品牌号召力和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足以吸引那些不那么在乎新能源政策、更看重车辆稳定性和保值率的忠实用户。
这个群体确实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接受度的提高,这个群体的规模正在逐渐缩小。
总的来看,全新汉兰达的这次换代,更像是一次在传统框架内的优化升级,而非一次彻底的革新。
它换上了一张更年轻、更具争议性的“脸”,试图跟上时代的审美潮流,但在核心的动力路线上,却选择了坚守传统。
这让它未来的市场前景变得有些微妙。
它依然会是一台好车,一台可靠、省心、空间大的家用SUV,凭借丰田的金字招牌,不愁卖不出去。
但是,想重现当年那种一家独大、需要加价排队的辉煌场面,恐怕是很难了。
在如今这个选择极其丰富,技术日新月异的中国汽车市场,汉兰达已经从一个“标准答案”,变成了一个需要消费者仔细权衡利弊的“选项”之一。
它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环境,而它能否守住自己的阵地,就要看消费者最终会为它的“坚守”投出怎样的一票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