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8月出口达76.4万辆,同比增长25%,累计出口494万辆实现20%以上增长,展示出行业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

8月的汽车出口数字真挺扎心——76.4万辆,比去年同期多了25%。我早上喝咖啡时,刚翻了一下行业统计,赶快把数字记下来,怕忘了。估算下来,咱们国家平均每10万辆车里,就有2.5辆是去年没卖出去今天转卖到国外的。环比看,8月比7月涨了12%,这波增长挺难得。

我认识个修理工,老实说,他对出口车没啥兴趣,只关心那一辆车咋样能跑更久。他说:我手里的老款车,修一次老得麻烦,性能现在都不如进口的。这也是一个点——出口的中国车能跑多久,得看供应链是不是稳定,零件能不能持久。而且,他还打趣说:你看,一些国产车过去一年质量提升不少,但有些零件还跟国产零件有差别,得看用料和工艺。

中国汽车8月出口达76.4万辆,同比增长25%,累计出口494万辆实现20%以上增长,展示出行业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有驾

这个数据没细想过——那么多出口车,到底有多少是在全球南方市场上卖的?估计有个样本少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南美。从成本角度算,出口一辆车,除去关税、运输、汇率波动,大概还能剩个几百块到一两千块利润。心算一下,单车利润大概在700到1500元(估算/体感),这在市场上微笑着平衡供需。

你会不会奇怪,为什么出口车量增长还这么瞩目?一大原因是中国产品的质价比提升了。看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新款车标配的配置比几年前高一截,但售价差不多,利润空间还能保持。全球市场对SUV的需求大涨,把国产SUV推得更远。咱们А-B-C级别的车款,也投了不少心思,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底盘调校和隔音降噪。

我挺好奇,国产车在国外的口碑到底差在哪?我觉得,价格战打久了,大家其实还是很看重用车体验。比如朋友的姨妈买了台国产SUV,刚买到手就抱怨开着不舒服,风噪重。事实证明,国内厂商在用料上还得多琢磨点,不能只追花里胡哨。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国产车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一定是性价比,但这个比在哪个点最关键,似乎还一直在变。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见一张合影,车库旁边那辆黑色中型SUV——其实是我认识的进口车朋友送的礼物。回头想想,进口车从来不担心耐用度问题,但价格那个高啊,除非你特别喜欢那品牌。国产车刚起步时,很多人就觉得能用就行,但如今,越来越理性了。看国内厂商怎么在配置和工艺上下功夫,能不能甩脱廉价和低质的标签。

中国汽车8月出口达76.4万辆,同比增长25%,累计出口494万辆实现20%以上增长,展示出行业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有驾

在这里提个问题:国产车出口增长,是否代表我们真在走向国际化?还是只是在卖出去的数字堆里躲了点屁股?出口就像一场面子工程——能走出去,说明你得拿出真料。可惜,有些厂商还在抄别人,只追价格,忽略了真正的技术门槛。我倒觉得,你们有想过,自研底盘和核心电子,是不是更打底?还是说,只要装了点外挂,就能看起来高级?

话说回来,供应链那个事——你觉得,出口车多了,供应链压力会不会变大?其实挺复杂,像一盘散沙。车配件多由不同国家供应,要保证供应稳定,就得靠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不断优化采购。但也本土厂商能在这场博弈中占优势,是不是因为他们更懂本地供应链的软肋?某种程度上,像是用拼图拼完整盘,看似简单但其实难度很高。

说起竞争力,我还是觉得要看品牌形象的投放。出口车里,很多真是打价格战出来的。但市场不是只靠低价堆出来的。就像我买手机,如果盯着最低价,结果不是屏幕不给力,就是系统卡顿。车辆也是,用户要的其实还是买车那一刻的体验。是不是很多国产品牌,都还在试图走出低价低质的阴影?我估摸着,真正能走到海外市场长远的,还是要用心做品质。

中国汽车8月出口达76.4万辆,同比增长25%,累计出口494万辆实现20%以上增长,展示出行业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有驾

有个小插曲,昨天一个朋友问我:你觉得,国产车今年能在欧洲站稳脚跟吗?我笑笑回,他要不要太乐观了。虽然趋势是好,但欧洲消费者对安全、环保的标准很高。咱们的车排放达到欧标,也不是难事,但安全系统打磨这个坑,还是得攻坚。我说: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问题。怎么让他们信服国产品牌的诚意?

说到这我突然意识到,国产车越来越多的市场突破,实际上也是一场技术和心理的博弈。很多市场的消费者还惯了品牌印象——那种哈,每次买新车都怕干脆不要国产的感觉。厂家要做的是,如何一边提升品质,一边洗掉标签。像我小时候买过国产手机,总觉得用不了多久——但很多国产手机都能百公里90块油钱的续航,性能还算过得去。

我记得有位销售跟我抱怨:客户就喜欢讲速度,咱们 XX 品牌那屏幕,响应慢点就嫌弃。其实问题不在反应快慢,而在用惯。国产车也得给用户树立起信心——你看,国产品牌在参与国际比赛,能拿奖,说明他们正在突破。

中国汽车8月出口达76.4万辆,同比增长25%,累计出口494万辆实现20%以上增长,展示出行业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觉得,这场出口增长也许还有点潜在潜力未爆的味道,像那辆国产SUV的动力表现,我心里猜测:是不是厂商还在改善调校,用了些新调料?我没细想过,也许出口车会不只是便宜货,而是一种文化符号?这只是我一个猜测(这段先按下不表)而已。

完全不敢掉以轻心。出口多了,竞争也更激烈了。某些临门一脚的细节,比如车内的隔音效果,能不能改进?这个其实很实在——你在国外高速上开,最怕的就是风噪和胎噪。相当于在国内高速上开车的感受,还挺安静不代表国际市场也一样。

想不想问:国产车的国际化,会不会变成炒好概念大锅饭?还是有包含真刀真枪打磨出来的东西?我其实还挺期待看到,走出去的国产车能不能真香。毕竟,拿出点细节——比如一辆车的座椅包裹、车门关合的感觉——能说服国际消费者的,可能比任何一项广告都管用吧。

(这段思考先放一放),快到尾声了,我还忍不住想:其实很多小细节都能透露出一个国家汽车的水平。你有没有试过去工厂门口看那些半拼装车?那种感觉,是不是很想说:技术还得硬一硬?

中国汽车8月出口达76.4万辆,同比增长25%,累计出口494万辆实现20%以上增长,展示出行业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有驾

好了,出口还能走多远,真得看国产品牌怎么在不经意中做好每个微小的细节吧。你有什么想法?我猜,或许下一次出口车上,那块特殊的塑料制成的门边,能让我多反复碰碰,告诉我国产也能做到耐用。还是需要时间。你说,是不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