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翻倍却赚不到钱?大众电动车成“甜蜜负担”

大众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揭示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期的典型矛盾:电动车销量激增与利润结构恶化的同步存在。数据显示,该季度纯电动车交付量同比增长113%(欧洲市场)和51%(美国市场),但税后利润却同比暴跌40.6%至21.8亿欧元。这种看似悖论的财务表现,实则折射出传统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深层挑战。

销量翻倍却赚不到钱?大众电动车成“甜蜜负担”-有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销量增长与盈利缩水的直接关联,源于电动车业务的边际收益困境。目前大众旗下纯电动车的营业利润率仅为传统燃油车的60%左右。以ID.4为例,其单车制造成本较同级别燃油车高出15%-20%,而终端售价仅维持5%的溢价空间。这种成本传导机制导致西欧市场每售出一辆电动车,企业需承担约1200欧元的边际亏损。尽管该地区电动车订单占比已达22%,但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有效成本摊销。
销量翻倍却赚不到钱?大众电动车成“甜蜜负担”-有驾

供应链重构压力进一步加剧财务承压。为满足激增的市场需求,大众不得不加速扩建沃尔夫斯堡和埃姆登工厂的电池装配线,相关资本支出同比增加37%。动力电池采购成本虽较2023年下降18%,但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迫使企业维持双轨采购策略,导致锂电原材料库存周转周期延长至98天,同比增加14天。这种供应链冗余直接反映在流动资产收益率从4.2%降至3.1%。

销量翻倍却赚不到钱?大众电动车成“甜蜜负担”-有驾

传统业务盈利支撑能力的衰减放大了转型阵痛。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6%的事实,使得该区域对集团整体利润贡献率从2021年的28%降至目前的19%。燃油车产品线的老化问题在南美市场同样显现,尽管销量同比增长17%,但单车ASP(平均售价)同比下降4.3%。这种双重挤压下,集团营业利润率从6%跌至3.7%,已低于国际车企5%的行业警戒线。

销量翻倍却赚不到钱?大众电动车成“甜蜜负担”-有驾

管理层的应对策略呈现多维度特征。在成本控制层面,大众宣布将ID.2系列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82%,较现有平台提高13个百分点。技术路线选择上,计划于2026年量产的MEB Entry平台将采用钠离子电池方案,目标实现与T-Cross相当的利润率水平。组织架构调整方面,电子驱动部门与燃油发动机事业部的合并,预示着研发资源的重新配置。

销量翻倍却赚不到钱?大众电动车成“甜蜜负担”-有驾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构成持续威胁。欧盟碳关税(CBAM)第二阶段实施后,预计年度合规成本将增加4.2亿欧元。与"柴油门"相关的未决诉讼仍在消耗现金流,本季度法律拨备金同比增加19%。这些非经营性支出侵蚀了企业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再投入能力,形成"利润下降-研发投入受限-技术迭代放缓"的潜在恶性循环。

销量翻倍却赚不到钱?大众电动车成“甜蜜负担”-有驾

值得关注的是,大众对2025全年业绩仍保持谨慎乐观,预计销售额将实现5%增长。这种预期建立在两个关键假设之上:其一,北美市场电动车补贴政策落地后需求释放;其二,中国区新车型(ID.ERA、ID.EVO)的产能爬坡进度。但若这两个变量出现偏差,可能触发更深度的成本优化措施——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管理层将利润率持平节点从2025年推迟至2026年。

销量翻倍却赚不到钱?大众电动车成“甜蜜负担”-有驾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大众的案例表明:电动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对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市场定价能力的系统性考验。当销量增长无法自动转化为利润积累时,传统车企的生存法则正在被彻底改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