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伴侣终成废铁 物权尊重何时到来
那辆摩托车还闪着光。发动机低沉地哼着。它载过青春。穿越山河。甚至见证爱情。但第十三年。它必须消失。这不是故事。是规定。
李稻葵的声音很清晰。这位经济学家再次呼吁。取消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政策。他说。这是对公民财产权的尊重。也是经济的需要。
摩托车是私人财产。物权法说得很明白。但13年强制报废。像一把刀。切断你和你的爱车。不管它是否健康。是否还能奔跑。法律本应保护你的所有权。但这里。例外了。
看看数据。每年约1200万辆摩托车。车况良好却被推进报废厂。它们中很多只跑了不到5万公里。机械状态接近新车。这是一种浪费。巨大的浪费。
经济账呢?一辆摩托。尤其大排量。可能价值数万甚至数十万。13年强制报废。相当于每年摊薄高昂成本。消费者不敢买。高端市场受抑制。据测算。取消强制报废可释放约180亿元年消费潜力。
环保?听起来正义。但仔细看。强制报废并回收。过程本身可能产生污染。拆解中释放重金属、废油。而一辆保养良好的摩托车。排放可能依然达标。2023年数据显示。保养良好的13年摩托排放合格率仍达72%。
汽车呢?早已取消强制报废年限。仅引导60万公里报废。摩托车呢?13年。不管跑了1万公里还是10万公里。政策双标。显而易见。
技术早已进步。现代摩托车。电喷系统、ABS防抱死、TCS牵引力控制。质量和耐久性大幅提升。核心部件寿命可达20万公里。约15-20年。远超13年限制。
国际经验值得参考。日本、欧美无强制报废年限。它们靠严格年检。确保安全与环保。车辆状态决定去留。而非日历年龄。
改革并非空谈。2025年。政策已现松动迹象。交通运输部与公安部提出修订草案。拟取消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规定。转向“以车况定寿命”。
新思路是科学检验。动态频率。使用6年内每2年检验一次。6-10年每年一检。10年以上每6个月一检。刹车、排放、车架。严格检测。不合格才淘汰。
部门协调是难点。商务部、公安部、工信部……意见需统一。但方向是明确的。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不应让完美成为进步的敌人。
消费者在等待。玩家在期待。政策松绑。不仅释放消费。更释放情感。摩托车不仅是工具。它是伙伴。是自由。是生活方式。
那一天会来的。你的摩托车。不必在13岁时说再见。只要它依然健康。依然可靠。它就能继续陪伴。在路上。在风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