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道友不死贫道”,为防自燃的新能源车电池弹射技术引发争议

“电池弹射”是黑科技还是定时炸弹?老司机们吵翻了!

——新能源车“保内伤外”的争议,到底该不该上车?——

“死道友不死贫道”,为防自燃的新能源车电池弹射技术引发争议-有驾

老司机们,今天咱们聊个刺激的!

最近车圈炸锅了,中国汽车碰撞维修技术研究中心和均胜电子搞了个“电池弹射技术”,号称1秒内能把起火的电池包弹飞3-6米,保车保人还不烧维修工。

听着像科幻片?可网友直接开喷:“这不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吗?

“死道友不死贫道”,为防自燃的新能源车电池弹射技术引发争议-有驾

先看技术原理:

简单说,这玩意儿类似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检测到电池热失控瞬间,“砰”一声把电池从车身右侧弹出去。

官方说法很美好:车内人员安全了,车不用烧成架子,修车师傅也不用冒死拆炸弹。

“这个设计,有点意思啊!”但问题来了——弹出去的电池包,砸到人咋整?

“死道友不死贫道”,为防自燃的新能源车电池弹射技术引发争议-有驾

🔧 技术亮点:保命or甩锅?

1. 重量级“炮弹”隐患大

五菱宏光MINI EV的电池95公斤,比亚迪仰望U8的650公斤!老司机们想想,高速上弹个半吨重的“铁坨子”,砸中后车堪比炮弹。

路边弹射?分分钟变“行人杀手”。

“这哪是保命,简直是随机抽奖送惊吓!

2. 传感器能救场吗?

支持派说未来加摄像头、雷达,检测周边安全再弹射。

但现实骨感:误触发怎么办?正常行驶电池突然飞了,算谁的?“系统要是抽风,车主直接社死。

3. 新国标“打脸”弹射技术?

2026年7月新国标要求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比亚迪刀片电池、小米SU7得14层防护都在卷本体安全。

“弹射技术像临时补丁,真香还是鸡肋?

💡 老司机锐评:技术伦理不能丢

“车企支棱起来了,但别拿路人当小白鼠!

弹射技术初衷没错,可安全不能“保内伤外”。

网友@星穹不可凝视吐槽:“电池飞出去算谁责任?系统‘推’的锅?”还有@冰可乐太烫嘴神回复:“下次是不是要弹射整车?停车场地建‘发射井’!

成本也是劝退点

加装弹射系统的改车身结构,车价必涨。

“为小概率事件多花几万,老司机们买账吗?”更别说弹射后电池回收、保险理赔全是糊涂账。

“死道友不死贫道”,为防自燃的新能源车电池弹射技术引发争议-有驾

“与其研究弹射,不如把钱砸在电池安全上!”@踉踉跄踉踉跄的评论一针见血。

结尾灵魂拷问:

“电池弹射技术,你觉得是救命神器还是马路杀手?要是你买车,会选带这功能的车型吗?

评论区交给老司机们,咱们掰扯明白!

祝大家事事顺心,买车如买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