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下的手汗还未来得及擦净,新车已经闪闪发光地躺在展厅中央。华为享界 S9T上市,数据优美、配置华丽。高精雷达、空气悬架、智能冷暖箱、零重力座椅这些词一个个蹦出来,比刑侦现场里的证据还丰富详细。可当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哪块配置表,而是台上余承东一句不合时宜的“漂移很蠢”。
他站在聚光灯下,语带不屑地摇了摇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你们以为漂移很牛逼?那是愚蠢。”有那么一瞬,场面里有点冷,镜头下观众的掌声,像是实验室里偶然滑走的破试管,清脆但不带多少感情。毕竟,车企发发布会,不就是要夸自家动力牛、速度快吗?怎么突然跳到“安全”来了?
说实话,如果你问我,对于中国市场上这股“加速两秒俱乐部”的比拼,我其实很有些疲惫。日常刑侦办案时,案发现场报告里,“追尾”、“冲出护栏”、“高速甩尾”这些词,已经比二手轮胎还要见怪不怪。加速3秒还是2秒,从事故角度来说,唯一的区别是,出事时的动能更大——结果更惨烈,就像是在既定的错误上又加了点调料。
每次碰到交通事故,我都头痛于人们对速度和性能的迷恋。“你会漂移吗?”刑警队同事有时会好奇地问我。我也就自嘲一笑:“会,看别人在法医桌上解剖。”漂移操作看似洒脱——底盘一踩、方向一甩,是不是很美?可在城市道路上,力的分解、轮胎附着系数、路面变化、其他车辆动态都比赛车场复杂一百倍。现实没给你预判空间,大多数“会漂移”的人,最后都进医院了,至于“牛逼”,得看牛的角往哪儿顶。
证据不会骗人。陌生的转弯处、灌木丛里的碎片、车体下未熄灭的烟头,现场残羹冷炙般的焦味,每一条轮胎印都冷冷地陈述着事实:你以为你在挑战物理极限,其实只是快点遇见了受力的上限。
对大多数人来说,汽车的真正任务是什么?它不是一台F1赛车,不是拍视频点赞用的流量工具,而是为了把你、你的家人、你的狗,平安送到目的地。能用激光雷达扫描障碍物,能用4D毫米波感知变道,能用空气悬架熨平巷口的井盖坑洼,这些“黑科技”,说白了,都是帮你规避“人类弱点”的兜底方案。你不注意盲区、打死方向、低头玩手机,没准它能拉你一把。可再牛的硬件,也拦不住有人觉得“马路就是我的赛道”。
说回享界 S9T,不管是3050mm的轴距还是800km的综合续航,让我这种常年在案发现场“步行为主”的人也得承认:现代智能汽车,确实将人类开车的下限尽量抬高了一些。甚至,当你晚上困得不行,靠副驾零重力座椅躺一会儿,这类配置也算是工程师对生命最后一丝的友情提示——用智驾系统解放手脚,实则想让大家“命长一点”。
你说余承东为什么在那么多目光面前提安全,不讲速度传奇?我倒觉得他不过是比车主“提前见了报告单”。别看朋友圈晒赛道成绩的短视频一个赛一个,但放案卷里,每一年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比新款动力车型上市还要多。他只是用小半句“愚蠢”,试图劝大家少去下一个我会出警的现场。至于有多少人愿意听,得看生活给没给你补上“物理课”。
当然,企业讲“安全”,还有现实的无奈。你不能要求上市公司董事长像刑警队长一样蹲在马路边帮人收拾事故碎片、还得出镜洒冷汗。他只能用职业性冷静,提醒市场别被速度潮流冲昏头脑。毕竟,智能汽车的最大敌人,不是对手品牌,而是驾驶者的盲目自信和侥幸心理。
有时候,车企和法医都挺像:一个想让你别出事,另一个负责统计你出事后留下了几个零件。悲观一点说,“安全至上”未必能敌得过荷尔蒙飙升带来的快感,但有人愿意“啰嗦”一句,总好过所有人都只在名单上记住你的速度,而不是你的归途。
如果说享界 S9T以及华为这些智能系统能让我们少点“死亡物证”,那就是科技最有温度的样子。毕竟,比起“2秒提速”,我更希望,案发现场多空几次。
最后,也不妨问一句:当“安全”这两个字被一次又一次提起时,是我们骑马找马,还是社会真的在学着避免更多悲剧?对你来说,性能的极限,值得以什么代价去试探?
毕竟,所有人跟物理学都耍不了滑头——你可以漂移,但风险不会漂走。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