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发布会选址纠结?李想和雷军相互致敬

点击关注不迷路

理想汽车发布会选址纠结?李想和雷军相互致敬-有驾

最近,理想汽车CEO李想的一条微博,把自家新车的发布会搞成了互联网圈的段子大会。

事情是这样的:

李想在微博上说,理想i8的发布会如果在北京办,大概率得“致敬小米”,因为北京的好场馆都被小米用过了;

但如果去外地办,差旅成本又太高,所以还是得硬着头皮在北京找地方。

这条看似自嘲的发言,愣是被网友玩成了大型“车企社交现场”。

小米CEO雷军火速接梗,回了一句话:

“没事,就在北京开,我们相互‘致敬’,挺好。”

这俩人的互动,像极了朋友约饭时互相谦让的场面:

“你先选地方,别跟我客气。”

“不不不,你先挑,咱俩口味差不多。”

看起来客客气气,但背后藏着的,其实是车企们对市场话语权的无声较量。

一、发布会选址这事,真不是“蹭热度”这么简单

李想这番话,乍一听像是在调侃小米抢了北京的优质场馆资源,但仔细想想,这事没那么简单。

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大型会展中心、体育馆的档期本来就紧张,而车企发布会又偏偏喜欢扎堆。

小米SU7上市那会儿,直接包下了五棵松体育馆,场子够大、流量够足,效果确实不错。

但问题是,场馆资源就这么多,理想i8的发布会要是想找个能容纳上千人的场地,剩下的选项确实有限。

李想说得也实在:“去外地开,差旅成本太高。”

这话听着像是抱怨,但其实是车企的真实写照。

一场大型发布会,动辄要调动几百号人,加上展车、设备、媒体接待,成本可不是小数目。

北京作为总部所在地,人力物力调配更方便,省下的差旅费能干不少事。

不过,“致敬小米”这话说得挺妙,既承认了小米在场地选择上的“先发优势”,又暗示自家发布会可能也会复刻类似模式。

雷军的回应情商很高——“相互致敬”这词一出来,俩人瞬间从竞争对手变成了铁杆友商的典范。

网友调侃:“车企卷技术,老板们卷情商。”

这话听着像玩笑,但还真点出了行业现状:

现在卖车不光拼产品,还得拼老板的“人设”。

二、理想i8这车,到底能不能撑得起这场“致敬”

玩笑归玩笑,消费者最终看的还是产品。

理想i8作为理想汽车的首款纯电SUV,定位家庭六座市场,价格预计在35-45万元之间。

李想给它定了个调:“重新定义纯电SUV的空间体验。”

听起来有点抽象?其实他想表达的是:

这车能在特斯拉Model X的基础上,把车内空间“榨”得更彻底。

具体来说,理想i8的车身长度超过5米,轴距3米多,但内部空间比同级别车型更宽敞。

李想举了个例子:Model X刚推出时,很多人觉得它不像传统SUV,因为纯电架构取消了发动机、油箱这些部件,腾出了更多空间给乘客。

理想i8则进一步优化了这一点,要么在同样尺寸下提供更大的空间,要么在同样空间下做到更紧凑的车身。

简单点说,就是“装得下一家老小,又不会让司机累成狗”。

技术配置上,理想i8全系标配双电机四驱、激光雷达,还有5C三元锂电池,支持城市和高速超充网络。

智能化方面,搭载了基于全新VLA大模型的智能驾驶系统,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和高速领航功能都安排上了。

这些配置听着挺唬人,但实际体验如何,还得等实测数据说话。

三、从“单打独斗”到“互相学习”,车企老板们的相处方式变了

李想和雷军的这波互动,放在几年前可能很难想象。

早些年,车企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井水不犯河水”,谁家发布会都藏着掖着,生怕被对手抄了作业。

但现在,像李想这样公开表示“向小米学习”,甚至雷军主动回应“互相致敬”的场面,反而成了常态。

这种变化,背后是行业竞争逻辑的转变。

新能源汽车市场经过几年洗牌,玩家越来越少,但需求却越来越多样化。

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企业之间既要竞争,也要合作——比如小米和理想都在布局智能驾驶技术,共享充电网络,甚至在供应链上也有交叉。

雷军和李想的“友好互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行业传递一个信号:

良性竞争才是长期主义的正解。

不过,网友对这种“嘴上互相捧,暗地较着劲”的模式也看得挺明白。

有人调侃:

“车企老板现在都得学雷军,不会整两句金句都不好意思发新车。”

这话虽然带点酸,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

现在的汽车营销,早已从“硬广”变成了“人格化IP”。

老板们要是不会整点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造车。

四、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这车值不值得等

理想i8的发布会定在7月29日,预订和巡展已经陆续启动。

对于潜在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还是:

这车到底值不值40万的预售价?

先看核心卖点。

空间表现确实是理想汽车的强项,i8延续了MEGA和L系列的设计思路,后排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六座布局适合家庭出行。

但问题在于,同价位能选的车型不少——特斯拉Model X、蔚来ES8、小鹏X9,甚至还有华为问界M9。

友商们要么品牌溢价高,要么智能化配置强,想突围光靠“空间优化”可能还不够。

再看价格策略。

35-45万的预售价区间,覆盖了中高端家庭用户的预算范围。

不过,理想汽车此前主打的“增程式”路线,在纯电领域能否复制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毕竟,纯电车型的续航、充电网络、电池衰减等问题,消费者比以往更挑剔。

理想i8虽然标配5C快充和双电机四驱,但实际续航表现如何?

冬季掉电会不会严重?

这些问题都需要实测数据来解答。

最后是智能化体验。

理想i8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硬件配置拉满,但软件算法和用户体验才是关键。

目前,特斯拉的FSD、小鹏的XNGP、华为的ADS 3.0都各有拥趸,理想能否凭借VLA大模型杀出重围,还得看发布会当天的实测演示。

五、从“发布会选址”看车企生存现状:竞争激烈

李想和雷军的这波互动,表面看是老板们的幽默感,但背后反映的其实是车企的生存压力。

现在的新车发布会,不光要讲产品,还得讲故事、秀技术、拉投资人、稳军心。

一场发布会的成本,动辄几百万起步,场地费、媒体招待、直播费用加起来,花得比广告费还狠。

李想选择北京,既是为了控制成本,也是为了借势:

北京的媒体资源集中,发布会当天的传播效果更好。

但问题来了:车企扎堆北京,场馆资源紧张,档期难抢。

小米SU7发布会刚用了五棵松,理想i8再找类似的场地,确实得“向小米学习”。

这种情况下,李想主动喊话,既化解了尴尬,又给自家发布会提前造了势。

雷军的回应,也借机给小米品牌打了波免费广告。

这波操作,双赢。

车企老板们的“社交名场面”,最终还得靠产品说话

李想和雷军的这场互动,让理想i8的发布会提前火了一把。

但热闹归热闹,消费者最终买的不是段子,而是产品本身。

理想i8能不能在7月29日的发布会上,用实打实的技术和体验打动用户,才是关键。

毕竟,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过了“靠PPT讲故事”的阶段。

谁家的车续航更真实、充电更快、智能驾驶更靠谱,用户心里都有杆秤。

李想和雷军的“互相致敬”,或许能为发布会添点话题,但真正的好戏,还得看新车落地后的表现。

鉴于李想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我觉得理想这车能行。你觉得呢?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