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汽测评交出了一份颇有意思的答卷。这可不是期中考试,而是关于汽车产业未来走向的风向标——2025年第一次媒体发布会。会上,几款热门车型被拉出来“公开处刑”,接受了C-GCAP的绿色拷问,其中竟然还有小米!没错,就是那个做手机的小米,它的YU7(一开始我还看成了SU7,看来小米造车也要玩SUV的套路)也参与了这场绿色大比拼。这不禁让人好奇,手机巨头跨界造车,究竟能不能在环保这块儿站稳脚跟?大众迈腾、宝马X3这些老牌选手自然也是参与其中,这场比拼,有点意思!
当然,除了C-GCAP,CCRT也来凑热闹,给紧凑型新能源SUV排了个座次。现在这新能源SUV市场,卷得跟高考考场似的,没点真本事还真不好意思出来混。CCRT这次从30款主流车型里挑出了10款推荐车型,也算是给广大消费者指了条明路,省得大家挑花了眼。你说这买车,可不是件小事,就跟找对象似的,得货比三家,还得看看专家怎么说。
要说这场发布会的重头戏,还得是那三大规程的更新。这就好比武林大会上,各门各派都拿出自家最新的武功秘籍。新能源汽车电安全评价专项规程(1.0版)一出场,就亮出了六大绝招:充电安全、电磁安全、功能安全、电池安全、高压安全、消防安全,招招直击新能源车的痛点。毕竟,谁也不想开着个“定时炸弹”上路吧?
C-GCAP(2024年版修订版)则更接地气,模拟了高温暴晒、低温浸置、春秋变温等各种用车场景,就问问你舒不舒服。这就好比谈恋爱,光长得好看不行,还得相处舒服才行。座舱热舒适性,这可是个关系到驾乘体验的大事。
最后压轴出场的C-ICAP(2024年版修订版),直接把辅助驾驶技术拉到了城市路况下进行测试。高速路上玩自动驾驶已经不够看了,城市道路才是真正的考验。这就像玩游戏,从新手村毕业了,就得去挑战更高级的副本。
中汽测评这波操作,摆明了就是要推动汽车产业朝着更绿色、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这就好比给汽车行业立了个规矩,以后谁要是不遵守,那就别怪消费者不买账。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消费者,以后买车,不仅要看颜值、性能,还得看看绿色环保、智能安全这些硬指标。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测评规程和标准真的能完全代表消费者的需求吗?会不会有些指标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用车场景?未来的汽车产业,除了绿色、智能、安全,还有什么其他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