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红旗最近又被选为国家重大活动的指定用车,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挺让人欣慰的?明明是喜讯,可有些人心里就是咯噔一下,莫名其妙生出点小纠结——为啥?讲真,这种心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红旗在我们的印象里啊,不就是那种一出场就带主角光环的“国车”?典雅、大气、身段端,仿佛只差自带BGM。可问题来了,到了今天,“国车”这标签到底还有多大分量?
有人会问:一汽红旗是不是该继续端着?继续享受那点国字号的面子?还真没那么回事儿。品牌自己都不打算继续装“特殊”,外头的人怎么还替它操心呢?你看,人家直接来个方向大调整,“国车”变“国民车”。说白了,就是大家的车,谁需要都能开走,不再弄那种云端上的距离感。这转身,够利索吧?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卷得跟炖锅里的牛腩似的,各种新势力层出不穷,谁敢自信靠着过去的荣耀混日子?红旗要是真把“国车”标签当成护身符,估计早已被时代边缘化。咱们身边有多少带点红色记忆的品牌,悄么声儿地变成了背景板?人家红旗却选了条不一样的路,继续和消费者死磕——你要啥,我造啥,咱继续玩下去。
这些大话空喊不如看数据。啧,7月份,红旗月销3.73万台,同比涨了21.1%!新能源车型,8月同比暴涨66.1%,都快成新网红了。这都不是吹出来的,是扎扎实实的成绩。要说过往,不少老牌企业一说自己历史厚重感,就喜欢跟广播体操似的一遍遍炫耀。红旗呢?这事儿人家不干。有文化底蕴归有,但不是拿来当挡箭牌。人家更看重的是拿什么拥抱未来。
话说回来,底蕴虽好,总不能天天炖着喝吧?那东西就像老家捎过来的腊肉,再香也得有新米饭配才香。这么多年,红旗倒是懂事,没停留在怀旧,销量每次突破,都振臂高呼报个“喜”。但其实这不是典型的自嗨,背后逻辑特别明白:数字漂亮是一方面,真正的宝贝还是那一大拨愿意用钱包支持品牌的用户。这才是硬核家底。
讲到这,其实你我都清楚,不是每个家底厚的品牌都能活得好。红旗能做到两百万用户积累,这完全靠真本事换来的。冷冰冰的数据没人记得住,大家记住的,是每个坐进红旗的人那种“国家级待遇”的小得瑟。有人会说这种“得瑟”其实很真实,毕竟谁不想开着自家车有马路至尊那味儿?
聊到中国汽车工业,红旗一直像个穿梭大戏里的主角:从早期CA72叱咤风云,到后来自己制订“高质量发展”战略,再到新能源浪潮里喊话All In——每一步都踩在消费者需求上。你说聪明不聪明?2024年这一年,从天工08、天工05到天工06,前后不到四个月,把中大型SUV、B级车、中型SUV都给卷了一遍。这套操作,要是隔壁其它品牌,还能跟上吗?
一个核心问题,看得见的是产品线的铺排,背后的道理俗得不能再俗——扑在冷门市场是为了刷数字,跑去大热门市场,那才真叫硬碰硬!红旗偏不走歪门邪道,直接进正面战场。你要卷?那就卷个痛快。这才叫有底气。
讲个具体的,天工06入门版价格压在17.98万,配啥?400V平台、2900mm轴距、宁德时代电池、L2级辅助驾驶。你说一般合资品牌敢给这么多料嘛?这四条配置,刚好戳着家用SUV用户最关心的,那叫一个精准。过往老话说“杀鸡焉用牛刀”,现在红旗直接“杀鸡用激光剑”,消费者高兴坏了。
说到头来,红旗之所以能往前冲,就是看到了两个锚点:用户和市场。死磕这两点,别说新能源热浪来了,啥风口都能抓得住。“国民车”不光是标语,人家就想做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品牌,没人会觉得高攀不起,没人会觉得遥不可及。这事,靠谱。
讲完“国民车”,再聊聊央企风格。你不觉得很多带央企背景的老牌子,都容易晃晃悠悠混日子吗?有的上头一发指令,下面机械照搬。有的完全“佛系”,哪里凉快哪歇着。红旗要是还活在自己光环下,那早晚游戏结束。现在时代早就变了,谁敢自恋,压根没戏。
现代市场竞争猛得很。过去的大帽子已经不灵,活下来才是硬道理。红旗明显更懂这把火怎么烧,自己定位不是“官车”,而是市场玩家,随时接受来自一线的挑战。
懂得“市场竞争主体”这几个字有多难吗?大多数人还真做不到。首先是观察市场,真的钻进用户心里。其次要和竞争对手死磕,这点真的不能只靠开会拍脑门。红旗这两年,智能化推得飞起,天工06和06全场景泊车,遥控、一键记忆……标准“科技买菜”选手。谁要是还拿刚需功能哄弄用户,估计只能在拼夕夕赚小钱。
举个好玩的,小区地下三层一长排车位,别的品牌往往得几十把折腾。红旗用户按下遥控就进了车库,遇到断头路直接自动循环倒车,像游戏角色原路返回。智能化,已经不是多几个摄像头的问题了,是你真的解决用户痛点没?有同行干脆站在圣人台上“教化”消费者,说你不需要那些功能。红旗倒是谦虚,用户要啥我就加啥,技术变魔术,给你整一个呗。
你不能光在赛道边吹牛,必须必须一脚踏进擂台,和别人厮杀。红旗现在用自己方法,活成了主角。就算有些同行现在还靠老资格混吃等死,也早晚会被时代抛下。历史滚滚向前,掉队的总在风中啼哭。有意思得很。
瞅一眼2024的数据,你可能要感叹了。红旗2018年还只有3万年销量呢,六年工夫,奔着50万去了!今年前半年就22.5万辆,眼瞅着金九银十来临,50万目标一撮而就。你说这速度,敢情谁看了心里不得发酸?
销量、产品、技术这三驾马车,红旗眼下哪个都不差。最难得的,是人家还想把自己拉回正常水平。不呲牙,不咧嘴,不求特殊,就是想被大家当“咱们的普通品牌”看。坦白讲,这种自降身段的自信,属实罕见。毕竟有底气才能说得出口。
换个视角看这事儿,其实是希望大家都能公平看待。不用仰望,不必忌惮。有愿意开的就买,觉得不合适也没人逼你。这不光是红旗自己的盼头,也是国家汽车产业的成熟表现。老一辈人总在讲“给国货多点宽容”。现在看来,红旗的选择更像——让我参与公平游戏,让我用实力说话,别再让我只靠面子混饭了。
行文至此,大幕拉下。现在红旗这一剑,已经挥向新的目标。下一步怎么走?咱们拭目以待。总说要支持国货,有本事就去红旗店里按喇叭,看看人家到底值不值。
你怎么看呢?你心里对“国车”和“国民车”,哪个更带劲?来一块聊聊,说不定下一个主角,就是你开的那辆红旗。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