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中国版雷克萨斯”为愿景诞生以来,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始终未能摆脱销量低迷的魔咒。2024年,星途全年销量仅14.1万辆,同比增速12.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新能源渗透率不足30%,主力车型星纪元系列甚至月销不足千辆。为何集奇瑞技术之大成的星途,在高端化路上屡战屡败?核心问题可归结为以下三重困境。
一、品牌定位:从“高端换壳”到“分裂叙事”
星途最大的桎梏,是始终未能撕下“奇瑞高端版”的标签。早期车型如星途TX与瑞虎8共享三大件,售价却高出数万元,消费者质疑其“高价换壳”,品牌溢价能力被彻底削弱。即便后续推出新能源序列星纪元,定价21.59万元起对标小米SU7、极氪007,但消费者仍将其视为“奇瑞的延伸”,缺乏高端认同感。
更矛盾的是,星途的叙事逻辑分裂:一面对标BBA,一面以“科技平权”强调性价比。例如,星纪元ET增程版以15.28万元“掀桌价”杀入市场,却因品牌力不足,反被比亚迪、吉利等主流品牌碾压。这种既想高端又想亲民的策略,最终导致品牌形象模糊,用户难以感知其核心价值。
二、技术迷思:堆料狂欢与核心能力缺失
星途曾以“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等参数标榜技术实力,但实际却陷入“堆料易,破局难”的困境。其新能源车型三电技术依赖供应商,缺乏自研护城河,而燃油车引以为傲的发动机技术也因品控问题频发口碑崩塌。例如,星纪元ET搭载的8155芯片在2025年已显落后,竞品普遍升级至8295,而用户需自费5000元升级的“补偿方案”更引发众怒。
技术滞后还体现在战略布局上:当比亚迪e3.0平台已成熟三年、新势力纯电占比超80%时,星途直到2023年才推出两款纯电车型,错失油电切换红利。增程市场更因理想、问界等品牌先发制人,星途的“黄金增程”概念沦为仓促跟风之作。
三、品质与服务:信任崩塌的连锁反应
高端品牌的基石是品质与服务,但星途却屡次因质量问题消耗用户信任。车质网数据显示,星纪元系列投诉集中于续航虚标(实际不足标称值50%)、车机卡顿、变速箱失速等核心故障。例如,有车主投诉星纪元ES满电续航仅259公里,售后却以“宣传失误”搪塞;星途瑶光变速箱失速问题甚至危及高速行驶安全。
服务端同样堪忧:经销商推诿扯皮、维修效率低下,甚至有售后直言“设计缺陷无法修复”。这种“高端服务”名不副实的现状,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信任危机。
破局方向:从“自嗨式技术”到“用户思维重构”
星途的困境,折射出传统车企高端化的普遍难题——技术堆砌≠用户买单。其破局需直面三大矛盾:
1. 品牌重塑:需以差异化标签(如安全、家庭场景)切割奇瑞印记,而非空喊“全球豪华”;
2. 技术聚焦:放弃“全都要”的混乱路线,集中资源打造爆款,强化自研能力;
3. 体验升级:从参数叙事转向用户真实需求,如优化续航真实性、智驾体验,并建立独立渠道提升服务。
尹同跃曾言“星途是奇瑞的塔尖”,但若塔尖无锐,何以刺破苍穹?高端化绝非口号游戏,而是品牌价值、技术底蕴与用户共鸣的共生体。星途若继续沉迷于旧时代的对标逻辑,恐将重蹈瑞麒、观致的覆辙,成为又一颗短暂划过的流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