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新能源车才明白: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跟风购买可油可电

买车这事儿,我向来不相信什么 “万能答案”。最近总听人说,那种 “可油可电” 的车是神车,优点全占了,我这开了几十种车、跑了十几万公里的老司机,得说几句实在话。

换了新能源车才明白: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跟风购买可油可电-有驾

这类能油能电的车,确实适合一部分人,但要说所有人都觉得好,那可未必。买车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啥好就跟着买,结果买回来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那才真叫亏。

可油可电的车,看着是挺美,城里开用电省,跑长途烧油不怕趴窝。但真用起来,问题其实不少。

首先是花钱的事儿。这种车因为有两套动力系统,买的时候就得多掏不少钱,比同级别纯油车或纯电车都贵点。保养的时候也麻烦,发动机那边的机油机滤得换,电池电机这边的检查维护也不能少,等于一份钱办两份事,长期下来真不省钱。

有个开插混车的朋友跟我吐槽:“每次回家充电都得等好几个小时,去公共充电桩还得抢位置。纯电车半小时就能充得差不多走人,我这还得在那儿耗着,别提多闹心了。” 想想那场景,确实够头疼的。

换了新能源车才明白: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跟风购买可油可电-有驾

说到底,选车还得看你平时咋用车。

要是平时主要就是上下班代步,家里有固定车位还能装充电桩,那纯电车肯定最省钱。我认识个开网约车的师傅,他那纯电车每公里电费才 5 分钱,跑一天下来,油车加油的钱够他充好几天电,所以现在出租车队基本都在换电车,这账一算就明白。

要是经常跑长途自驾,对找充电桩这事头大,那普通燃油车还是最方便的。不用琢磨哪儿有充电桩,也不用等充电,想走就走,加油站到处都是。

换了新能源车才明白: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跟风购买可油可电-有驾

要是平时在城里开,偶尔跑个长途,这种插混或者增程式电动车确实有点优势。但有个前提,家里必须能充电,不然那点省钱的优势就没了,还不如直接买油车。

插混车在某些情况下,两套动力系统确实能发挥作用,但这种情况其实不多。更多车主的真实感受是:

换了新能源车才明白: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跟风购买可油可电-有驾

充电太不方便,家里没桩,外面的充电桩永远有人抢;纯电续航看着还行,标称 50 到 80 公里,好点的能到 100 多,但到了北方冬天,开着暖风,续航能打个对折就不错了;最糟的是电用完了之后,拖着几十公斤的电池跑,油耗比普通燃油车还高,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有个开插混的车主说得挺逗:“这可油可电的车,就跟那种说自己‘可盐可甜’的相亲对象似的,听着啥都行,真处起来全是坑。”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确实说出了一些人的真实感受。

换了新能源车才明白: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跟风购买可油可电-有驾

想选到适合自己的新能源车,还是得看自己的需求:

家里有固定车位,能装充电桩,平时通勤距离在车续航的八成以内,那优先选纯电车,省钱又省心。

没法装充电桩,但又想省点油钱,那就考虑普通混动车型(HEV),不用插电,油耗比燃油车能低三成左右,加次油能跑挺久。

换了新能源车才明白: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跟风购买可油可电-有驾

经常跑长途,家里又能充电,那插混或增程式电动车确实合适,平时用电通勤省钱,跑长途也不用担心里程。

要是完全没地方充电,那说实话,传统燃油车或者普通混动才是最靠谱的,省得给自己找罪受。

我发现二手车市场里,插混车型贬值挺快,这也从侧面说明,这种 “两套动力” 的车,实际用起来可能并不像说的那么好。

技术总归是在进步的,插混车更像是从燃油车向纯电车过渡的产物,等以后电池技术更成熟了,充电桩到处都是了,说不定就会被更好的动力形式取代。

所以说,买什么车,还得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别盲目跟风。一辆车不管多花哨、多智能,不适合你的用车习惯,那就是白搭。

记住,能满足你需求的车,才是最好的车。

希望我说的这些能帮大家少走点弯路,买到真正合心意的车。你们要是有不同的看法或者用车经验,也欢迎来聊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