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汽MG品牌部总经理陈翠在媒体活动中确认,全新MG4电动掀背车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半固态电池的量产电动车,打破高端或概念车型的技术垄断!这款车型将于8月5日在中国正式亮相,预售于7月20日开启,定价8万-12万元。
全新MG4搭载由上汽与清陶新能源联合开发的70 kWh半固态电池,含仅5%液体电解质,能量密度达180 Wh/kg,CLTC续航537公里,相比传统磷酸铁锂(LFP)电池在-7°C低温下续航保持率提升13.8%!电池通过360°针刺测试,耐1000°C高温和80吨侧压,安全性媲美CATL最新电池。
据公开信息,该电池的固态化程度实现了关键进展,电解液含量已降至5%。这一突破直接带来了两大核心性能的显著提升:安全性和低温性能。
在安全性方面,该电池通过了“360度针刺测试”,即从多个角度对电芯进行破坏性穿刺后,电池均未发生起火或爆炸。在低温性能方面,数据显示,在-7℃的环境下,搭载该电池的车型续航达成率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高出约13%,极寒放电功率提升超过20%,这直接解决了电动车冬季续航大幅衰减的市场痛点。
此外,该电池的基础性能指标同样令人瞩目:系统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支持12分钟快速充电400公里。通过应用预锂化负极技术,其循环寿命较传统电池提升了超过30%。要在10万元级的成本框架内实现基于固态技术的综合性能提升,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而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上汽和清陶在制造工艺与核心材料两个维度上协同突破的结果。
早在2014年,上汽集团就已开始自主研发固态电池技术,成为当时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企业之一。此后,上汽集团与清陶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将固态电池技术进行产业化。
按照规划,上汽集团将通过“三步走”实现战略目标:第一阶段产品是半固态产品,产品液含量10%,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第二阶段产品是准固态产品,产品液含量5%,通过新的干法电极技术量产和高电压新型正极材料引入,实现新的电池结构;第三阶段产品是全固态产品,产品液含量0%,通过新的负极材料和更加压实的新型电池成型工艺,最终形成整体致密度超98%,液体含量为0。
2024年4月,来自上汽的智己汽车推出由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共同研发的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并将这块电池命名为“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首搭智己L6车型。这标志着上汽完成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
当前,全新MG4都已经能够搭配仅5%液体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或者说“准固态电池”),表明上汽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已经得到落实。
今年4月10日,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表示,“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显然,2027年,就是上汽第三步落实之时。并且,不排除会提前的可能:上汽曾表示全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量产,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g/L,电池容量超过75Ah。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