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16万也卖不动!二线豪车沦为难民,谁还在为车标买单?

去年落地价20万的奥迪A3车主,如今看着新车主14.8万的提车发票沉默不语。 这种“隔代割韭菜”的场景,正在豪华车市场蔓延。 2025年上半年,奔驰净利润同比下滑55%,宝马、奥迪也分别下跌29%和37%。 曾经需要加价提车的品牌,如今陷入“越降价越难卖”的恶性循环。

降价16万也卖不动!二线豪车沦为难民,谁还在为车标买单?-有驾

一、价格体系崩塌

豪华车的降价幅度令人咋舌,沃尔沃XC60直降16万,裸车价跌破30万;凯迪拉克CT5优惠8万后仅21万;路虎发现运动版跌至17万区间,甚至比同级别普通品牌车型更便宜。

这种“自杀式降价”并未换来销量增长。 2024年凯迪拉克销量同比暴跌62.8%,雷克萨斯和沃尔沃也分别下滑9%和8%。

降价导致二手车残值率断崖式下跌,有车主反馈:“新车落地即贬值10万”,使得传统豪华车从“性价比之选”沦为“财富黑洞”。 北京某奥迪经销商透露,即便推出12.49万的裸车价,A3的终端销量同比增幅仍不足5%。

降价16万也卖不动!二线豪车沦为难民,谁还在为车标买单?-有驾

二、技术掉队

传统豪华车在智能化领域的落后已成为致命伤。 沃尔沃的领航辅助系统被吐槽“像驾校教练”,雷克萨斯的车机卡顿堪比“老年机”,凯迪拉克的语音交互“听不懂人话”。

当问界M9搭载华为ADS 3.0实现无图智驾,理想L9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时,二线豪车仍停留在宣传“真皮座椅”“BOSE音响”等传统卖点。

电动化转型更是举步维艰,宝马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仅2.9万辆,占总销量比重刚超10%;奥迪占比更低;凯迪拉克纯电车型IQ傲歌年销量不足3000辆,不及新势力单周销量。

三、品牌内卷

传统豪华车市场正被双向挤压:一头是BBA的降价攻势,另一头是国产新势力的高端突围。

降价16万也卖不动!二线豪车沦为难民,谁还在为车标买单?-有驾

二线豪华品牌陷入尴尬定位:论品牌溢价不及BBA,论性价比和科技感不如新势力,论维修成本和保值率甚至输给丰田、大众。 2025年,理想汽车占据豪华车市场近10%份额,问界占比7.6%,红旗占比8%,均已超越多数二线外资豪华品牌。

四、消费者觉醒

新一代消费者的购车逻辑已彻底改变,据调研,63%的年轻消费者认为“豪华感应该体现在科技体验上,不是车标”。 Z世代购车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机互联生态、充电补能网络的优先级,已超过品牌历史、操控性能和发动机排量。

传统豪华车曾依赖的“三大件”优势(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在电动化时代无足轻重。 当蔚来用换电站解决续航焦虑,理想用“移动的家”重新定义座舱,华为用“车机即手机”打破生态壁垒时,传统豪车的技术护城河正在被跨界颠覆。

降价16万也卖不动!二线豪车沦为难民,谁还在为车标买单?-有驾

五、转型困局

传统豪华品牌并非毫无行动,宝马与华为围绕鸿蒙生态合作,奥迪与华为签署协议接入鸿蒙座舱和ADS 2.0智驾系统,奔驰与腾讯在自动驾驶领域建立合作。 技术合作的效果需要时间验证,早期产品竞争力与市场期待存在明显差距。

部分城市出现经销商退网,现存4S店为清库存采取“骨折价”促销。 奔驰尝试代理制导致2024年超过20%的经销商退网。

品牌价值稀释的同时,用户运营的短板暴露无遗,新势力通过用户高频交互、自建社区与内容生态形成长期链接,而传统豪华品牌仍受制于决策链条冗长、软件本土化适配不足等问题。

降价16万也卖不动!二线豪车沦为难民,谁还在为车标买单?-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