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生辰八字深信不疑?就我个人而言,对此持保留态度。然而,在汽车领域,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类似“八字不合”的现象。“紧凑型”与“MPV”这两个概念仿佛天生难以兼容,每当人们提及“紧凑型”,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狭小局促的空间;而一说到“MPV”,则立刻联想到宽敞舒适的乘坐环境。近些年来,众多汽车制造企业纷纷涉足紧凑型MPV这一细分市场。包括我在内,许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汽车厂商强行划分出的产品类别。不妨看看实际的销售数据,单月销量仅达467台,便能跻身销量排行榜前十,由此可见这一市场的小众程度。
面对如此小众的市场,大多数汽车企业都选择敬而远之。敢于涉足这片“浑水”的,往往是那些在商用车领域根基深厚的品牌,诸如五菱、宝骏、瑞风、大通等。但在这其中,有一个颇为特别的参与者,它原本专注于家用车制造,却也推出了旗下唯一一款MPV车型,这便是吉利的嘉际。
嘉际这款车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算高。以吉利强大的营销能力而言,按理说其首款MPV车型上市后,必定会掀起一阵热潮。然而,这款车自上市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却始终未能在市场上激起太大的水花。这难道不让人感到奇怪吗?难道就连吉利自己也觉得紧凑型MPV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产品?为了探寻其中的缘由,我亲自对嘉际进行了试驾,试图揭开吉利在这款车型背后的真实想法。
紧凑型MPV真的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毫无价值吗?
嘉际的轴距为2805毫米,车身长度达到4706毫米,这样的尺寸在紧凑型MPV中颇具代表性。与别克GL8、传祺M8等轴距动辄超过3米、车长超5米的中型MPV相比,嘉际在车身尺寸上明显小了一号。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标准来评判紧凑型MPV的空间表现呢?几乎所有的汽车评测人士和消费者,在评价这类车型时,都会不假思索地将目光聚焦于第三排空间以及满载情况下的后备箱容积,最终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空间表现不尽如人意。
但这样的评价方式其实并不公平,这无异于用衡量中型MPV的标准去评判紧凑型MPV,犯了“越级比较”的错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归根结底,还是“MPV”这个身份惹的祸。在我们的固有认知中,检验第三排和后备箱空间已然成为评价MPV车型的固定流程,而这也正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紧凑型MPV望而却步的原因所在。
当我拿到嘉际进行试驾时,并没有过多关注第二排座椅后方的空间情况。毕竟,从车身尺寸来看,稍有汽车构造常识的人都能明白,其第三排和后备箱空间必然十分有限。所谓的第三排座椅,不过是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要么竖起椅背,勉强容纳两个小孩;要么将椅背放倒,放置两个大号行李箱。无论第三排座椅采用何种折叠方式,都难以弥补因车型级别差异所带来的空间局限,就像是在狭小的螺蛳壳里施展拳脚,难以有大的作为。
那么,紧凑型MPV难道就没有任何空间优势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相较于紧凑型轿车和紧凑型SUV,嘉际在轴距和车长方面都更具优势。当大多数紧凑型轿车和SUV还在为拓展第二排空间绞尽脑汁时,紧凑型MPV已经能够在确保第二排乘坐舒适性的同时,还设置了可供临时乘坐或放置行李的第三排。此外,由于轿车采用三厢式车身结构,其后备箱的垂直空间也无法与MPV相媲美。因此,在紧凑型车型这一领域,MPV在空间方面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如果非要指出其在空间上的不足之处,那便是采用2+2+3或2+2+2座椅布局的MPV,第二排仅能乘坐两人。
仔细研究嘉际的整车布局后不难发现,它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在我看来,将第三排座椅放倒才是嘉际最理想的使用状态,这样既能保证每位乘客都能拥有舒适的乘坐体验,又能提供充足的行李存放空间,这是紧凑型轿车和SUV难以企及的优势。可惜的是,吉利在推广嘉际时,并没有着重突出这一理念。反观五菱,率先察觉到了这一市场需求,成功将同样采用6座布局的凯捷打造成“大四座”车型的形象,迅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擅长营销的吉利着实需要对此进行反思,或许可以考虑聘请一位像我这样独具慧眼的产品经理。
从实际驾驶体验来看,我认为嘉际比凯捷更易于操控。2022款嘉际白金款摒弃了此前的1.5T三缸发动机,全系换装1.8T四缸发动机搭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这一决策可谓明智且及时。当车上乘坐四人时,驾驶嘉际攀爬盘山公路也毫不费力,超车时只需深踩油门,车辆便能迅速提速,油门踏板前段没有丝毫虚位。变速箱的换挡过程十分平顺,逻辑也较为合理,几乎让人感受不到挡位切换的顿挫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深踩油门、发动机输出高扭矩时,油门踏板会传来轻微震动,推测可能是发动机与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存在细微瑕疵。
嘉际的方向盘转向手感偏轻盈,指向精准,回正力矩会随着车速和转向角度的变化而柔和调整,整体操控感受十分舒适,非常适合家庭日常使用。而且,方向盘的转向力度支持调节,对于像我这样喜欢更有驾驶质感的男性驾驶者来说,建议将其调至较重模式,这样在驾驶过程中能获得更强的操控反馈。此外,由于嘉际的轴距在紧凑型车范畴内,长度适中,因此转弯半径较小,在进行掉头等操作时不会显得笨重拖沓。
或许是出于车辆承重和行驶稳定性的考量,嘉际的底盘调校风格偏硬朗,不仅避震器阻尼较大,止震块的硬度也较高,这使得车辆的路感十分清晰,驾驶者能够明显感知到路面的细微颠簸,对于较大的路面起伏也能及时反馈。这种调校方式有助于减少车辆在转弯时的侧倾,驾驶它行驶在山路时会更有信心。不过,对于那些追求驾乘舒适性、偏爱柔和行驶质感的消费者来说,建议多进行几次试驾,看看自己是否能够适应这种调校风格。另外,嘉际配备的是锦湖翼驰达HS81轮胎,这款轮胎主打性价比,但胎噪相对较大。如果对车辆的隔音降噪性能有较高要求,后期可以考虑更换为静音效果更好的轮胎。
总体而言,嘉际的驾乘质感值得肯定,即便与同级别轿车相比,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它不像SUV那样车身过高,上下车更加便捷,高速行驶时的风阻也相对较小,对于没有复杂路况行驶需求的家庭用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现实情况是,嘉际的销量远远不及凯捷。除了前文提到的空间定位问题,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车辆造型。尽管吉利在设计嘉际时,尽力避免其外观过于方正,但从远处看去,它仍然摆脱不了商务车的固有印象。以A柱为例,其倾斜角度过大,虽然这样的设计能够为驾驶舱营造更开阔的视野,同时有效降低风阻系数,但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这是一辆面包车”的误解。再看凯捷,通过减小A柱倾斜角度,一方面增加了车头的视觉长度,另一方面取消了A柱三角窗,使整车外观更接近旅行车或SUV,这或许就是凯捷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嘉际是一款实用性极强的车型,但在市场接受度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是大多数紧凑型MPV面临的共同困境。它们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毫无价值,更像是尚未精心雕琢、卖相欠佳的“大鸡腿”,有待汽车厂商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