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买车是件大事,尤其是现在新能源车这么火,很多人心里都痒痒的,想换个电车开开,既环保又省油钱。
可是一提起电车,两个大问题就摆在面前,让人心里直打鼓。
第一个就是一到冬天,尤其是在咱们北方,那续航里程掉得让人心慌,开个暖风都得算计着电量,生怕车子在半路上撂挑子,这成了不少车主口中的“冬季限定”烦恼。
第二个就是安全问题,新闻上时不时能看到电池出问题的报道,万一发生碰撞,这电池会不会不安全?
这两个顾虑,就像两道坎,拦住了不少人。
不过,最近上汽名爵推出的一款新车MG4,似乎就是要来正面回答这两个问题的。
而且它一上来就把起步价定在了七万出头,这就不由得让人好奇了,这么便宜的车,真能解决这些行业大难题吗?
还是只是个噱头?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这个价格确实很有冲击力,7.38万元起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个价位的纯电车,可能配置比较基础,主要就是满足日常代步。
但仔细一看MG4公布的配置和技术,就会发现它这次完全不是按常理出牌,而是拿出了不少“压箱底”的好东西,想在这个价位段里树立一个新的标准。
就拿那个很多人听着可能有点迷糊的“一体式热管理系统”来说吧。
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给汽车上最核心的电池和电机装上了一套非常聪明的“中央空调”。
以前很多电车的做法比较简单,电池是电池,空调是空调,各管各的,效率不高,冬天制热尤其费电,这也是为什么冬天续航掉得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斯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搞了一体化的热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用专利把路给堵上了,别人想模仿都难。
这次上汽MG4没有绕道走,而是选择了硬碰硬,通过自主研发一种叫“铝稀土合金”的新材料,成功突破了技术壁垒,也搞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一体式热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它把高效、舒适和稳定这三件事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这辆车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变得非常宽,官方说最低能在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天气里正常工作。
和传统的分体式热泵空调比,它的系统能耗降低了整整一半,冬季制热的效率却提升了30%。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夏天开空调更省电,能跑更远;冬天一上车,暖风很快就来了,不用再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车里哆哆嗦嗦等半天。
这对于生活在北方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解决了电车在冬季使用体验不佳的核心痛点。
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上不再只是跟随,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突破。
解决了“怕冷”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大家更关心的“怕火”,也就是电池安全问题。
在这方面,MG4也拿出了一个叫做“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的技术。
这个名词听起来挺专业,但原理不复杂。
以前的电动车,电池包就像一个独立的“铁盒子”,用螺丝固定在汽车底盘下面。
而CTB技术,则是把电池包的上盖直接做成了车厢的地板,让电池包本身成为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和整个车架融为一体。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第一,车身变得更结实了,因为电池包也参与了车身的受力,就像给房子多加了几根承重梁,整车的抗扭转刚性大大增强。
第二,电池也因此得到了车身骨架的全方位“贴身保护”。
根据官方公布的测试数据,在时速50公里的侧面碰撞这种比较严重的事故场景下,电池包的变形量非常小,只有3.6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比我们一个手指甲的厚度还要小。
不仅如此,工程师还做了非常严苛的浸水测试,把整车放在1米深的水里泡上一段时间,或者在半米深的积水路面行驶浸泡4个小时,电池舱内部依旧能做到滴水不进。
这种从物理结构上建立起来的安全防护,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踏实的。
在这些硬件保障的基础上,MG4还提出了“零自燃”电池的承诺,并提供三电系统终身质保,这无疑是给消费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解决了大家对于电池长期使用的后顾之忧。
最后,也是这次MG4发布会上最引人瞩目的一项技术,就是它将率先搭载并批量交付的“半固态电池”。
这个东西,可以说是直接将这款车的技术含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也让很多人对电动车的未来有了新的想象。
那么,到底什么是半固态电池呢?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方来理解。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电动车用的传统锂电池,内部充满了液态的电解液,就像一个装满了液体的袋子,能量虽然高,但比较娇贵,怕磕碰怕穿刺,一旦外壳破损,液体流出来就容易引发短路和燃烧。
而全固态电池是大家公认的未来方向,它内部完全没有液体,更像一块坚硬的“石头”,非常安全,但目前技术还没完全成熟,成本也极高,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MG4这次搭载的半固态电池,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个非常聪明的过渡方案。
它是由上汽集团和一家叫清陶的新能源公司联合开发的,其内部的液态电解质含量极低,只有5%左右,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固态材料,整体质感更接近于我们吃的果冻。
这种“果冻”一样的电池,带来了两个革命性的好处。
首先,它专治各种“低温焦虑症”。
前面提到的电车冬天续航打折的“魔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液态电解液在低温环境下会变得粘稠,活性大大降低,导致电池的充放电能力变差。
而MG4的半固态电池,因为内部绝大部分都是固态物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要小得多。
数据显示,在零下7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它的续航保持率要比性能不错的磷酸铁锂电池还要高出13.8%。
别小看这多出来的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续航,在冰天雪地里,这可能就是你能不能撑到下一个充电站的关键。
其次,也是最让人安心的一点,就是它在安全性上的巨大突破。
为了验证这种电池的安全性,研发人员进行了一项堪称“残忍”的实验:用10根钢针,从上、下、侧面三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刺穿整个电池包。
这种程度的破坏,对于传统液态电池来说,后果不堪设想,大概率会立即冒烟起火。
然而,搭载了半固态电芯的MG4电池包,在被扎成“马蜂窝”之后,依然能做到不冒烟、不起火。
这背后的原理就在于,那种“果冻”状的半固态电解质,即便被刺穿也不会像液体一样四处流动,从而避免了大规模内部短路的发生。
这种从材料根源上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才是真正让人放心的技术。
当然,技术最终还是要落到产品上。
这款70千瓦时的半固态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了每公斤180瓦时,可以为MG4提供537公里的CLTC续航里程。
这个续航数据在今天看来属于主流水平,但它的真正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续航数字本身,而在于它在全天候,特别是低温环境下的稳定表现,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超高安全性。
这标志着中国的汽车企业,不仅能在市场上推出价格亲民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在最核心、最关键的动力电池技术上,已经开始具备引领行业、解决用户根本痛点的能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