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中国商用车市场,江铃轻客和对手们的较量,再次掀起了一波不小的风浪,榜单刚一公布,圈内外的讨论就炸开了锅,谁都想知道,这个冠军到底是怎么拿下的。
其实中国商用车品牌的竞争一直没消停,尤其是轻客、皮卡、轻卡、重卡这些细分领域,彼此之间的较劲早就暗流涌动,这次由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联合清博智能发布的《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把这些品类全都纳入了权威评价体系里,某种意义上,等于给行业立了把标尺。
2025年6月,这份榜单聚焦的正是刚刚过去的二季度,江铃汽车轻客品类再次站上了榜首,蝉联第一,得分656.38分,这个分数一出,不服气的声音也有,毕竟市场变化太快,竞争太激烈,冠军想要守得住,压力一点不比冲刺时小。
榜单发布当天,江铃汽车内部气氛紧张又兴奋,外界关注的焦点也很明确:江铃轻客到底凭什么成了行业标杆,这背后有没有隐形推手,还是市场和用户真金白银的选择。
我查了下数据,江铃轻客今年二季度卖出了24418辆,市场份额居前,光销量这一项就能看出它的底气,毕竟中国商用车市场体量巨大,能在激烈对抗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更有意思的是,江铃轻客品牌的正面信息占比高达99.60%,品牌满意度评分4.12,这种高口碑和高美誉度,让竞争对手很难下手,毕竟现在光靠广告和曝光,早就不是赢市场的唯一法宝了。
从1965年到2025年,江铃福特轻客已经走过整整60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中国有120万车主选择了它,这种历史沉淀和用户基础,是后起之秀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的底层逻辑。
其实光靠时间长、销量高还不够,江铃轻客在各类奖项方面也几乎是“拿奖拿到手软”,比如“中国物流推荐用车”“战疫第一车”“最受用户欢迎轻客”等,横扫物流、医疗救护等关键应用场景,口碑基本上是业界公认的“第一轻客”。
与此皮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2025年二季度,江铃汽车在皮卡品类上排名第三,比第一季度提升一位,江铃全新宝典和全新域虎的上市,明显拉高了江铃在皮卡市场的存在感。
轻卡领域虽然竞争更惨烈,但江铃的表现还算稳定,没有出现大幅波动,这种全品类、多赛道的布局思路,强化了江铃整体的品牌影响力,也让它在商用车领域的体系竞争力越来越突出。
榜单的另一大看点,其实是新能源商用车的异军突起,尽管很多新能源品牌的销量还没起来,但在影响力层面,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这说明行业的风向正在加速转变。
去年11月,江铃汽车发布了新能源商用车专属平台,重磅推出江铃E福顺和E顺达两款新能源新品,到2025年上半年,江铃新能源业务同比增长131.5%,这速度,放在行业里算得上是领跑者。
截至目前,江铃已经有了E路达增程版、E全顺、大道EV等新能源车型,动力类型覆盖轻客、轻卡、皮卡等主流商用车品类,新能源布局日渐完善,不再是“挂个牌子图个噱头”的阶段。
2025年上半年,江铃新能源多个细分产品进入稳定运营期,批量交付、持续复购、场景延展,这些动作意味着新能源业务开始规模化落地,江铃正在跑出一条和传统车不一样的发展曲线。
E福顺这款新能源轻客自上市以来,累计订单超过6000台,订单量还在持续增长,这对江铃来说,是新能源转型路上的一颗定心丸,也是未来布局的关键节点。
城市物流、民生运输、政企服务,江铃轻客早已把各种应用场景“吃透”,轻客作为江铃的战略高地,带动了品牌价值的外溢,也给新能源产品矩阵的完善提供了基础盘。
有观点认为,江铃能做到今天的位置,核心还是在于“可信、耐用、好用”这套价值理念,市场和用户的双重选择,让江铃的品牌影响力不再只是数据游戏,而是实打实的社会认同。
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眼下势不可挡,江铃能不能继续领跑,还得看它在新技术、新产品上的持续投入,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把控,毕竟行业洗牌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2025年,商用车市场的竞争不只是销量和口碑的较量,更是品牌体系、创新能力和战略定力的硬碰硬,江铃虽然暂时坐稳了头把交椅,但未来的变数还很多。
有业内人士私下说,榜单的权威性和数据的公正性虽然没啥问题,但行业里关于影响力评估标准的争议一直存在,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智能网联等新变量不断加入的背景下,谁都担心下一个“黑马”会是什么样。
我个人觉得,随着市场环境持续变化,老牌企业和新势力的对抗只会越来越激烈,江铃的稳健和创新优势能否兼得,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没人能提前预判终局。
每一轮榜单的背后,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数字和排名只是表象,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是看不见的内功和时间沉淀。
江铃这次能再次夺冠,既有历史积淀的底气,也有新战略的推进,新能源布局的加速,或许会成为改写格局的变量,但也可能引来更激烈的追赶。
不管是传统品牌的守擂,还是新势力的冲击,2025年的中国商用车市场势必会迎来新的变局,这场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谁能笑到还得看下一个季度的牌怎么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