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大众发新车,尤其还是速腾这种车,我总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就像你在一个电音节上,所有人都穿着赛博朋克的发光紧身衣,摇头晃脑磕着能量饮料,突然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大爷,端着个保温杯走上台,清了清嗓子,准备给大家来一段评书。
不是说评书不好,但就,很魔幻。
最近一汽大众又整了个全新一代速腾L,据说是什么19年风华,430万车主信赖。这个开场白,就跟过年回家我七大姑八大姨问我工资多少一样,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压迫感。11.49万起,这个价格一出来,我就知道,大众又开始了他那套经典的刀法:在你的痒点和痛点之间,反复横跳。
先说好话。这台车,从产品力上讲,没毛病。真的没毛病。1.5T的EVOII发动机,大众最新的家族设计,15寸大屏,IQ.Light像素大灯,甚至把大众标都给你点亮了。这些东西放在五年前,那叫降维打击。放在三年前,那叫诚意满满。但放在今天,这个群魔乱舞,妖孽横行的市场里,感觉就像是修仙小说里名门正派的弟子,辛辛苦苦练成了祖传的御剑术,一出门发现对手不是在御剑,是在御他妈的歼星舰。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大众或者说速腾,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产品问题了,是世界观问题。
过去的车市,是大家围着一个桌子吃饭,比的是谁家的菜硬,谁家的酒香。大众就是那个菜量大、味道稳定、永远不会出错的红烧肉。你不知道吃啥的时候,点它准没错。但现在的车市,不是吃饭,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吃鸡。有人不吃饭了,直接把燃烧弹丢进了厨房,代表人物是比亚迪。有人连厨房都不要了,直接开着高达把整个餐厅都给你扬了,代表人物是小米。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新势力们就是连桌子上的蜡DOU都没放过。大家比的已经不是“性价比”了,而是“性命比”。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在别的车企都在研究怎么把沙发、冰箱、彩电塞进车里,怎么让AI给你讲睡前故事,怎么用800V快充实现“充电五分钟,蹦迪两小时”的时候,大众还在跟你聊“德味”、“传承”、“陪伴”。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太懂这种“陪伴”了。它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可预测,意味着你生活的齿轮严丝合缝,不出乱子。它的使命就是让你在某个周二的下午,不会因为车坏在路上而被老板骂。这种安全感,对于上一代人,是刚需。但问题是,这个时代变了,变得骚了,也变得糙了。年轻人可以接受车机死机,但不能接受车机无聊。他们可以接受续航焦虑,但不能接受设计爹味。你那个所谓的“稳定”,在别人眼里就是“无趣”,就是“落后”,就是典中典。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渣男。一边夸着速腾的“好”,一边又嫌弃它的“土”。
大众也知道自己土,所以你看,它开始“整活”了。可翻转发光尾标,行业首创。这个功能,讲真,除了在停车场找车的时候能让你多装一下之外,我想不到任何实际用途。它就像一个老实人,为了追时髦的姑娘,去烫了个锡纸烫,还学着说唱“耶耶耶”。他努力了,但看起来更心酸了。这种努力,透露出一种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无力感。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说好的技术封锁呢?你们地球人自己就把自己锁死了。
再聊聊所谓的品牌玄学。奔驰的玄学在于三叉星标能给你带来社交货币。特斯拉的玄学在于马斯克给你构建的火星梦。会买这些品牌的人,他不是在买车,他是在为自己的信仰充值。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速腾有吗?有。它的玄学,就是“我爸也开这个”。这是一种基于家庭关系的、朴素的、甚至有点无奈的传承。它不是光环,更像是一个家庭的“压缩毛巾”,看起来不大,但丢水里一泡,能膨胀成几代人的生活琐碎。
那这车到底卖给谁?卖给那些不看车评,不逛论坛,觉得电车都是骗局,只相信“大众”这两个字本身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它是大众吗?是。是速腾吗?是。比我邻居那台老速腾新吗?新。好了,就它了。你跟他说“智能座舱”,他觉得你在讲外星语。你跟他说“自动驾驶”,他觉得你在说胡话,毕竟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速腾会输吗?可能并不会。这TM还怎么玩儿?!这不符合商业逻辑!但它就是这么个不讲理的现实。因为总有人,就爱喝白开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只想安稳过日子的人,尤其当这个“日子”被打包成一个叫“德味”的信仰时。它最大的成功,可能就是成功地把自己活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保险。它不承诺让你飞黄腾达,只承诺让你平稳落地。
在这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时代,速腾选择当一个凡人。就问你气不气?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