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主实测充电慢油耗6.2L,优缺点直击痛点

朋友,最近跟一位羊城车主@大纲唠了唠,他那辆零跑C10增程版,一年多的光景,箇中滋味,可谓是言语难表。

家里本有辆本田CRV,却偏偏对新能源那股新鲜劲儿抵挡不住,最终让零跑C10的价位优势和智能配置给拿捏住了。

这提车的过程,简直是一出“人间焦灼剧”,去年二月的小订,硬是等到三月末才抱得“美人”归,中间的日日夜夜,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催着销售,那份急切,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增程车主实测充电慢油耗6.2L,优缺点直击痛点-有驾

最后中配车型落地15.68万,裸车14.58万,加上选装和颜色的优惠,实打实只添了5000块,保险、上牌费都已包含在内,听着倒也算是一笔“划算买卖”。

---

然而,这新能源车,到底“滋味”如何,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晓。

@大纲每日通勤七十公里,表显油耗6.2L,高速上还能再降些,这点着实令人欣慰。

可充电这档子事儿,就有些让人挠头了,快充半小时堪堪抵达半数电量,慢充从两成到九成,至少得三个钟头。

于是乎,夜间家中充电,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这不正是当下众多新能源车主们真实的写照吗?

一边享受着科技迭代带来的便捷,一边又不得不向那些“未尽人意”之处妥协。

增程车主实测充电慢油耗6.2L,优缺点直击痛点-有驾

---

智能车机与辅助驾驶,原本是零跑C10的招牌亮点。

@大纲当初正是为此而动心,“小零”语音助手反应灵敏,甚是听话;高速辅助驾驶能自动维系车距,空旷之处泊车亦能自如应对,手机遥控及哨兵模式也一应俱全。

听起来,确实是未来生活照进了现实,酷炫至极。

---

不过,凡事皆有“但书”。

LCC模式下,弯道行驶如“画龙点睛”般飘忽,雷达对纤细栏杆等障碍物识别乏力,地下车库停车更是“拉胯”得让人无语,这些细枝末节,足以揭示问题症结。

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车机系统如同“孤岛”,仅能安装QQ音乐、B站等寥寥数款应用,连高德地图都无法更新。

增程车主实测充电慢油耗6.2L,优缺点直击痛点-有驾

试问,如此这般智能配置,用起来却处处受掣肘,对于咱们这些追求“折腾”的年轻人而言,简直是“精神内耗”的源泉。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缘由归咎于“国产新能源车尚在襁褓”时,是否遗漏了“厂商在用户体验上的囿于一隅”?

这种封闭生态,究竟是为了掌控用户,抑或仅仅是技术实力未能企及,索性一刀切?

---

空间与隔音方面,@大纲倒是赞不绝口,新车那股淡淡的硅胶味,两个月便烟消云散。

驾驭此车,悬挂偏向舒适,方向盘指向精准,刹车亦灵敏,这些都可圈可点。

然而,低速滤震效果平平,碾过坑洼路段时颠簸感尤为显著,关闭舒适刹停功能后,刹车点头感强烈得令人难以忽视。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胎压显示异常,还得车主手动校正数据。

增程车主实测充电慢油耗6.2L,优缺点直击痛点-有驾

仅凭这一点,便足以说明问题之严重性,一款号称科技领先的车型,在最基础的胎压监测上竟出纰漏,着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不禁让人沉思,我们当下所见的新能源车,是否有些“为堆料而堆料”的嫌疑?

各种看似高端的功能一股脑地塞入其中,但实际的用户体验却差强人意。

与普遍认知有所出入,真实情况是许多车企在智能化进程中,仍处于“画饼充饥”的阶段,或者说,只是将半成品推向市场,让消费者充当“测试员”。

这背后,是否也折射出车企在追逐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同时,对用户体验和产品精雕细琢的耐心有所欠缺?

毕竟,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谁能率先推出“新奇玩意儿”,谁就能抢占先机。

---

言归正传,在十五万级别的家用新能源车阵营中,@大纲这辆零跑C10增程版,整体表现确实尚可。

增程车主实测充电慢油耗6.2L,优缺点直击痛点-有驾

它自有其独到之处,诸如高性价比,部分智能配置亦确有其实用价值。

然而,辅助驾驶的稳定性以及车机生态的封闭性,这些短板也毋庸置疑地摆在那里,需要车主抱持足够的包容心去接纳。

我们购置车辆,究其根本,究竟买的是什么?

是配置清单上那一串串冰冷的数字?

抑或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用车体验?

零跑C10的故事,宛如一面明镜,折射出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部分现状: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进步,亦有亟待解决的症结所在。

这种矛盾,既是挑战,亦是契机。

或许,唯有那些真正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愿意在细节之处精益求精的车企,方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而非仅仅倚仗“性价比”与“堆料”来博取眼球。

毕竟,冰冷冷的汽车数据,唯有真正融入车主的日常烟火气,方能散发出独有的温度,变得浪漫而美好。

您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种“先推再完善”的模式,对消费者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