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腾势的总经理又要失眠了!不是腾势D9不行了,而是有人推出了一个看似更香的选择——高山7。
我刚才还翻了下笔记,看到有人在论坛上说,预售价28.58万,别误会,是预售价!说白了,这个预字意味着未来正式上市价格还可能更低一点。而且,市场反馈也是这样:如果真的能降个1到2万左右,能到27万带不带调侃的随便,但也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区间。
这价格一出来,直截了当地说,很有杀伤力。你这个价位在同级别车里,基本上没什么对手。对比几个销量还可以的紧凑型SUV,像比亚迪宋PLUS、吉利星越L,价格确实差不多,但配置、内耐、用料、细节上还是有差距的(这块因为没开过但对比资料说的),而且他们要更大空间或者更豪华的配置,价格门槛也会更高点。
我试图算个粗略的百公里成本。电动车的续航和用电成本,按45度角估算,充满电大概在2块一度电,最起码能跑个400公里左右吧,实际花费不到百元。要是折算成传统燃油车,油耗要8L/百公里,那每公里油钱在0.6元,其实比很多人想象中便宜(当然也有体感差异)。这车如果真按27万价位卖,保值率我估计大概在45-55%之间,没那么高的一线豪华车,但也能接受。
说到空间,高山7车名中的7代表7座。这个细节我倒觉得挺贴心的。我身边有人,喜欢坐7座但又怕车太大开不惯,换个小型SUV又觉得挤。你知道我喜欢在高速上翻车线,车里多点空间也让我心安不少。有人问我:这车真能有性价比吗?我得承认,得看具体想找啥。对比同价位其他SUV,它的亮点是研发账面上看似用料实在、配置丰富、空间宽敞。核心还是那句话——真香还是要看用的人和用场。
这条路走到这个价格点,拼价格其实也不太新鲜了。以前我也说过,彼时那些超低价的新能源车,精准点可以叫堆料拼价格,但也存隐患——品质、耐用度、售后服务(人家长城的APP评价还行,倒不算差,但售后真得好好干,否则就是个高山站不稳的架子)。
这次腾势总经理自然也在焦虑,因为新车一打出来,价格就会有压力。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的盈利空间是在后续的充电网络、售后服务、软件生态。而配套体系尚未完全成熟,价格优惠给市场打开了一扇门,也能快速拉拢一些潜在用户。你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供应链像个生活场景:就像做饭,食材(芯片、电池、整车件)要供应充足,才不会馅料包不上肉;研发也是,创新就像做饼,面要醒好,才能拉出漂亮的花纹。
不过说到这,我还真搞不清楚,这款车的真本事到底在哪。有人说它空间大、配置丰富、外观还可以,但我没不否认,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价格。价格真打动了,产品的吸引力才可能做起来。
到底这款高山7还能持续打折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敢保证,毕竟市场变化快,竞争压力也大。比如竞争对手随时会有新产品,要么再降价,要么调整策略。
难点在于,消费者心理那块。买车其实不光看配置划算,更多时候在乎《体验感》。比如我那工友,刚买车问我,这个车能用几年?划算吗?其实我告诉他,买车划算不划算,关键是看用着能不能满足需求。你花27万买个新品车,如果几年后没毛病,售后还跟得上,算真香没错。
这又引回到一个问题:谁会是这个高山7的第一批试水者呢?我估计还是那群懂得性价比的年轻家庭,喜欢自驾游、偶尔带娃操持。其实我也猜,也没细想过,可能最爱这个价位的还不一定是那种追求豪华、炫耀的人群,反倒更偏实用主义。
这么一想,市场就像一块大海,要是提前潜入一段时间,留点空间等待下波浪,是不是更妙?(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我个人觉得,这车的战场估计会比预期更激烈。整天打价格战,却不能忽略了品质和用户体验,否则下次价格一调整,可能就不好再拉回那些触手可及的用户。
对了,你还觉得,这车最难突破的点在哪?我倒是觉得,最怕的还是信任这块。不相信一台车能用几年,价格就再低都不买。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