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豪华品牌为何集体“退群”上海车展?

2025年的上海车展,本该是豪车云集的“名利场”,但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超豪华品牌却齐刷刷“人间蒸发”,只剩宾利在展馆角落“强撑门面”。这究竟是偶然的“集体失约”,还是市场寒冬下的必然选择?当宾利孤零零的展台与极氪、上汽奥迪等本土品牌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一场关于超豪华车命运的暗战已悄然浮出水面。

超豪华品牌为何集体“退群”上海车展?-有驾

一、销量断崖式下滑,超豪车的“黄金时代”终结?

“以前车展上,百万豪车的展台挤满了人,销售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现在呢?连展台都撤了。”一位从业十年的汽车媒体人感慨道。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售价超百万的新车销量仅为2.1万辆,同比暴跌53%。这一数字与2021-2023年年均20万辆的“黄金期”相比,堪称“腰斩再腰斩”。

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经济结构调整下,企业主和高管们“钱袋子”收紧,超豪车的主力消费群体开始捂紧钱包。同时,政策对高排放车型的限制让大排量超豪车“如履薄冰”——劳斯莱斯库里南6.7T V12发动机的碳排放,在新能源浪潮下显得格外扎眼。一位经销商私下吐槽:“现在卖一辆超豪车,得先给客户算清楚购置税和环保罚款,这生意还怎么做?”

二、参展成本VS回报率,一场注定亏本的买卖?

上海车展作为国际A级车展,向来是车企“烧钱”的主战场。超豪品牌搭建一个展台动辄耗资数千万,光是定制水晶吊灯或手工地毯就能抵得上一辆入门级豪车。但高投入并未带来高回报——2019年车展上,宾利、劳斯莱斯销售员甚至“颗粒无收”,今年更是连潜在客户都寥寥无几。

“说白了,车展成了‘赔本赚吆喝’。”某超豪品牌市场总监透露,“现在目标客户更愿意参加私人品鉴会,在庄园里喝着红酒看车,谁还去人挤人的展台?”这种“高冷”策略的背后,是超豪品牌对大众化营销的彻底抛弃。就连参展的宾利,展位也从往年的C位移至边缘,仿佛在无声宣告:“我们只是来刷个存在感。”

三、集团战略“弃子”与本土品牌“逆袭”

超豪品牌的缺席,有时并非自愿。玛莎拉蒂因所属的Stellantis集团整体缺席车展而“被消失”,兰博基尼虽六年前就宣布退出车展,但去年仍“打脸”参展,今年却彻底“躺平”。这种摇摆背后,是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评估——当销量持续下滑,是否还要为一个“面子工程”豪掷千金?

超豪华品牌为何集体“退群”上海车展?-有驾

反观本土品牌,极氪9X以“全球首款全栈900V电混SUV”的标签高调登场,号称“充电9分钟续航400公里”,售价直逼百万级。上汽奥迪则联手华为推出搭载ADS 3.0智驾的A5L,用“油电同智”的概念撕开传统豪车护城河。这些“后来者”的凶猛攻势,让超豪车曾经的“技术优越感”荡然无存。极氪CEO安聪慧的发言意味深长:“我们要让中国豪华成为全球新标杆。”

四、超豪车会彻底退出中国吗?

尽管市场遇冷,但宾利的坚守暗示着超豪品牌并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其新飞驰雅度版选择在上海全球首发,保时捷更是搬来勒芒冠军战车镇场,试图用情怀牌挽回颓势。然而,当问界M8预售订单突破10万辆、小米SUV以25万定价“截胡”年轻富豪时,超豪车的光环正在被性价比和智能化一点点磨灭。

一位行业观察者比喻:“超豪车就像奢侈品店的VIP室,而新能源品牌则是开在商场中庭的快闪店——前者高贵但冷清,后者嘈杂却充满生命力。”或许,当宾利展台的灯光最终熄灭时,照亮中国豪车市场的,将是另一群“颠覆者”手中的火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