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神巴菲特彻底挥手告别比亚迪,这场持续17年的资本盛宴正式画上句号。3890%的惊人回报率背后,是价值投资典范的完美谢幕,还是新能源行业估值见顶的危险信号?比亚迪失去"巴菲特光环"后,能否继续书写中国制造的传奇?
股神撤退背后的投资逻辑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巴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买入比亚迪2.25亿股,这笔18亿港元的投资被芒格称为"该死的奇迹"。当时比亚迪年营收仅267亿元,新能源车业务尚未成型。而到2024年清仓时,这笔投资价值已膨胀至约700亿港元。
伯克希尔的减持路径颇具节奏感:2022年8月首次减持后,比亚迪股价短期暴跌20%;2023年三季度继续减持期间,公司净利润却逆势增长281%;直到2024年7月持股比例降至4.94%,进入"静默减持"阶段。发言人"寻找更满意投资方向"的表态,与芒格早年"王传福是爱迪生与韦尔奇结合体"的盛赞形成微妙反差。
比亚迪的"去巴菲特化"生存能力测试
失去股神背书后,比亚迪的硬实力正在接受市场检验。刀片电池全球市占率已达15%,DM-i混动系统占据国内插混市场60%份额,专利墙构筑起技术护城河。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25%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出口量同比激增40%,比亚迪欧洲市占率已升至8%。
更关键的是财务韧性。2023年Q3巴菲特减持期间,比亚迪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67%,净利润增速达281%,同期中证新能源指数却下跌12%。这种独立于资本运作的基本面表现,或许正是李云飞回应"投资有买有卖"的底气所在。
机构分歧下的投资机会研判
市场对比亚迪后市的判断出现明显分化。瑞银将目标价下调至200港元,认为巴菲特退出预示行业估值见顶;而高盛则强调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4.2%的高位,海外订单交付量持续攀升。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两个维度:一是欧盟反补贴调查的进展,这直接影响比亚迪海外扩张步伐;二是碳酸锂价格波动,当前每吨16万元的价格若继续下行,可能进一步释放电池业务利润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已通过参股锂矿和垂直整合降低原材料风险。
价值投资的变与不变
巴菲特这场跨越牛熊的操作,完美诠释了"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经典理论。但38倍收益的背后,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史诗级跃迁。当行业进入"技术决胜"阶段,投资者更应关注企业的三个核心能力:能否保持技术代差优势,能否突破全球化瓶颈,以及现金流能否支撑持续创新。
正如芒格所说:"比亚迪证明了中国企业家的惊人创造力。"这场资本与产业的共舞虽已谢幕,但中国新能源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篇章。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或许该记住巴菲特的另一句忠告:"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巴菲特被曝已清仓比亚迪#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