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提了本田型格,再去开朋友的朗逸Plus,差距实在太明显

最近有个朋友兴冲冲地告诉我,他花了16万入手了本田型格,周末又试驾了同事的朗逸Plus,结果发现两款车的差异比想象中明显得多。这让我想起很多消费者在选车时都会遇到的困惑:同样定位的合资家轿,德系和日系到底该怎么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对热门CP的有趣碰撞。

坐进型格驾驶舱的第一刻,那种扑面而来的年轻气息就让人眼前一亮。蜂窝状的空调出风口配上金属踏板,像极了电竞房里的机械键盘,连换挡时都有种打游戏的畅快感。9英寸悬浮屏就像个智能管家,说句"你好本田"就能搞定导航、音乐,连天窗都能语音控制。最惊艳的是那12个BOSE音响,放首《加州旅馆》简直能把车厢变成移动音乐厅。

16万提了本田型格,再去开朋友的朗逸Plus,差距实在太明显-有驾

反观朗逸Plus的座舱,就像个严谨的德国工程师的作品。12英寸中控屏虽然科技感十足,但规整的按键布局透着股德系特有的克制。真皮方向盘的手感就像握着块温润的玉石,每个缝线都透着工匠的执着。特别喜欢它的全液晶仪表,车速数字大得生怕你看不清,这种直来直去的设计反而让人安心。

16万提了本田型格,再去开朋友的朗逸Plus,差距实在太明显-有驾

说到开起来的感受,型格的1.5T发动机就像个活力四射的小伙子。CVT变速箱平顺得像是抹了黄油,转速刚到2000转就有股子冲劲,变道超车时车身灵活得就像条游鱼。有次在高架桥上遇到加塞,可变转向比系统让方向盘轻巧地转了小半圈就完美避让,后排的咖啡都没洒出来。

16万提了本田型格,再去开朋友的朗逸Plus,差距实在太明显-有驾

朗逸Plus的1.4T+DSG组合则像个体能教练,双离合换挡快得让人想起田径场上的接力棒交接。特别在运动模式下,降挡补油时排气管还会配合着"砰砰"响两声,虽然知道是音响模拟的声浪,但这种小调皮反而让人会心一笑。有次跑山路过发卡弯,底盘稳得就像吸在路面上,德系车特有的那种厚重感此刻显得格外可靠。

16万提了本田型格,再去开朋友的朗逸Plus,差距实在太明显-有驾

配置方面两款车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型格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就像个尽职的副驾驶,有次我走神差点追尾,系统比我的脚早0.5秒踩下了刹车。而朗逸Plus的Travel Assist全旅程驾驶辅助更擅长跑长途,开启后能自动保持在车道中央,方向盘还会微微自动修正,活像有个隐形人在帮你开车。

16万提了本田型格,再去开朋友的朗逸Plus,差距实在太明显-有驾

空间魔术是本田的拿手好戏,型格后排能轻松坐下三个成年人,巧妙设计的门板储物格甚至能竖着放进五瓶矿泉水。朗逸Plus的后备箱则深得德国人搬家文化的真传,上次帮朋友运婴儿车,放倒座椅后居然还能再塞进两个28寸行李箱。两款车都把空间利用率玩出了新高度,只不过一个像变形金刚,一个像瑞士军刀。

16万提了本田型格,再去开朋友的朗逸Plus,差距实在太明显-有驾

现在明白为什么朋友会感慨"差距明显"了。型格像是个时尚的科技博主,每个设计都在撩动年轻人的心弦;朗逸Plus则像位经验丰富的管家,把实用主义哲学贯彻到每个细节。这倒让我想起个有趣的比喻:选车就像选手机,有人爱iOS的精致优雅,有人好Android的开放自由,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杯茶。

最近在4S店看到个有趣现象:来看型格的年轻人总爱摆弄车机系统,而朗逸Plus的客户更爱反复开关车门听声音。这种细微的偏好差异,或许正是两款车性格的最佳注脚。如果你正在这两款车间纠结,不妨试试这个办法:先列张需求清单,把最在意的三项配置圈出来,相信试驾过后答案自然会浮现。毕竟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