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出租车亮相,同行举报,行业升级引发争议

出租车行业最近也上了头条——不是因为价格,又不是油价在涨,而是一辆“高端小米SU7出租车”刚一露脸,就被同行举报了,说王师傅“用高端车恶意竞争”,一下子把大伙情绪点得挺高。咋一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世道都鼓励创新了,用个新车还得被举报?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里头到底门道在哪儿。

先来说说王师傅的节目有多特别。十多年老司机了,买下小米SU7,本想开开心心当私家车,转念一想自己不妨痛快点,把车喷成正经出租车,手续也办齐活儿,变成德令哈第一辆小米SU7出租车。一来自己喜欢,二来还能让游客享受点科技新体验。不就是一辆“好看又好开的电车”吗?给乘客多点选择,这也算是服务升级了。

结果第一天就出事了。同行们抖了个大包袱——举报王师傅用“高端车型恶意竞争”,心里估计冒泡了:我们还在开着烧气的老出租车,王师傅一下子升级到二十多万的小米SU7,还一副很能卷的样子。物竞天择,这事儿搁谁心头谁不堵得慌?自家挣钱本就算计得紧,有人一下子把门槛拉高,别人都不得不“跟进”,那成本压力可能让一些人直接掉队。

其实,这种反应挺有意思。你说现在哪个行业不在拼服务,谁还真指望行业永远“原地踏步”?但现实是,一个新事物出现,总会有一批人觉得“坏了规矩”。出租车这行业说白了,一直秉持谁都可以入场、门槛低,但也正因如此,才导致市场一度乱象,一昧拼价格、拼消耗,最后拼成了服务低标准。王师傅这回直接拿小米SU7上路,等于在众人眼皮子底下竖起了新标杆——乘客更愿意预约,生意红火,成本压下来了,体验提高了。

但说句公道话,同行们的担忧也不是没道理。小米SU7那是24万多的车,普通出租车可能七八万就能搞定,长期运营下来,保险和维修都贵,万一以后大家都上档次,这门槛谁扛得住?就像大家都还在楼梯间慢慢爬,突然有人骑电梯上楼,你说楼梯上的人不慌吗?再说了,一个市区客源就那么点,小米SU7一摆出去,还真就会抢了部分“寻求新体验”的顾客。谁都知道蛋糕就那么大,切了一块,其他人就少了。

但是重新想想,这是不是老生常谈?新科技、新产品,天然就有“得利者”和“受挫者”。医学进步,有些传统手艺就没落了;电商来了,实体零售店压力大;手机支付火了,小卖部突然也需要装扫码器。无论哪个时代,变化都是必然的。出租车升级其实就是行业大步走的开始,有点不适应是正常。

设想一下,如果王师傅用破旧车拉客,乘客不满意,行业也就止步不前。如今他用电车跑出租,省钱不说,服务也提高,普通司机其实完全可以借机琢磨琢磨如何让自己的车体验更好。是不是一起努力,把“出租车”标签做大做强,不再是拼谁便宜、谁破烂,而是拼谁更舒适、更绿色、更高效?别光想着“卷”就都是负面,不是谁都能投个二十多万买小米,但可以在别的方面努力嘛。

问题来了:这种举报是对行业进步的拒绝吗?站在王师傅的角度,手续齐备,合法合规,车子漂亮又省钱,还有啥毛病?原本出租车最怕的是不规范营运,现在倒是把符合规矩的人推成了“出头鸟”。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行业规矩其实反倒在“封闭自己”?只允许你用低价车、老旧车,只允许你保持低水平服务?难道出租车服务永远就不该升级吗?

从王师傅的思路看,他无非是看好新能源车的潜力,市场需要,乘客喜欢,自己也算是趁势而上。这种创新精神难道要被“道德绑架”?难道辛辛苦苦合法投资换来的是同行的敌视,而不是市场的良性竞争?且不说小米SU7能不能火,只要有人敢试、敢闯、敢突破旧圈,整个行业才有动力变化。不然就是一潭死水,又累又没有前途。

你说现实里,出租车行业一直难有好转——价格低,司机压力大,车子慢慢老化,服务跟网约车比被吊打。王师傅换小米电车,无非是抢个头条,也让乘客多了一点选择。长期看,有没有可能出现“出租车全面升级”,有更多新能源车型,服务水平普遍拉高?大家都知道,即使拼成本难拼过网约车,也有“舒适、体验、科技”这些新卖点值得掏钱。

小米SU7出租车亮相,同行举报,行业升级引发争议-有驾

说到底,行业进步总需要有人首创,有人带头吃螃蟹,也需要同行们能想得更远一点。王师傅是花了钱、承担了风险,万一不开销亏了怎么办?但对整个行业来说,这一步是“改革探索”,顺势跟进的后来者可以选择更稳妥的升级,也可以等待市场成熟。

而那些举报的同行,更多的是怕自己“被迫升级”,怕下不了本,怕更高的成本,怕竞争不过。但这根本不是王师傅一个人的错——谁都希望挣钱轻松,但市场就是这样的,有能者多劳,不想被淘汰,就得学着调整。行业潜规则一直是“大家都不冒头,所以大家都一样”,可是现在总有一天有人要先突破,不然只会越来越没劲。

小米SU7出租车亮相,同行举报,行业升级引发争议-有驾

咱们再看,大众眼里对这个事件其实也是两种说法:一边支持王师傅,觉得市场就该多点积极创新,有合法手续就理直气壮;另一边同情同行,认为收入不高,升级难,还是得靠行业统一提升才好。其实两派都有道理,关键在于能不能达成共识:创新不能阻碍,进步不能靠举报,更不能靠封闭和抵制。

拐个弯来说,现在社会节奏快,各行各业都是卷来卷去,想躺平那是妄想。出租车行业真的不该继续用老套路,毕竟网约车、共享出行都逼得大家得变。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不升级,最后只能接受被动落后。王师傅做的,就是以身试法,给同行看,你也许花不了24万买车,但可以在服务上做文章,也能换个新能源车慢慢跟进,总不能看到人家创新就递投诉单吧?

现实里头,总归是有成本差,有收入不均,这部分压力需要行业管理上出台点政策,比如新能源车能不能分批补助,能不能给升级司机一点扶持?能不能在车龄、服务标准上设定合理门槛,而不是非要“谁出头打下去”?这个问题,其实不单是司机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出租车市场需要反省的地方。

推而广之,这件事其实也给别的行业提了个醒:当创新带来冲击,适应甚至拥抱变化才能生存。司机们与其整天抱怨价格和车型,不如试着理解客户为什么愿意付钱去体验新车型。王师傅的选择是大胆的,也是为司机群体争了面子,不妨多些支持,少些举报。

小米SU7出租车亮相,同行举报,行业升级引发争议-有驾

最后,我想说,这世界本就是能者多劳,创新者优先,旧习惯必须改,服务水平必须升,城市出行才能更便捷、乘客才更满意。咱们千万别把举报变成封锁进步的工具,也别让出头鸟吃亏,只有开放心态,拥抱变化,出租车行业才会越来越有故事可讲。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