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他说准备买车,纠结半天是选轿车还是 SUV,身边人都劝他买 SUV,说空间大、通过性好,结果他最后还是提了辆轿车。
我问他为啥,他说 “天天在城里跑,SUV 开着费劲,停车也麻烦,轿车舒服多了”。
这事让绵挺有感触的,好像现在很多人觉得 SUV 是主流,轿车没人选了,但实际上,轿车还是很多人的首选,这里面藏着不少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的优势,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
先说说最实际的停车问题吧,现在城里的老小区、老商圈,车位本来就紧张,很多车位还是那种 “挤出来” 的,宽度可能就比车身多个 10 来厘米。
绵有个同事,开的是辆紧凑型 SUV,车长 4 米 6,宽 1 米 85,每次停老小区的车位,都得下来看个三四遍,有时候还得叫旁边的人帮忙指挥,有一次没注意,后轮眉还蹭到了旁边的石墩子,心疼了好几天。
反观另一个开轿车的同事,车长 4 米 5,宽 1 米 78,同样的车位,一把就倒进去了,下来还跟我们开玩笑说 “这车位跟给我这车定制的似的”。
后来绵特意查了下数据,同级别车型里,比如紧凑型车,轿车比 SUV 平均短 15-20 厘米,宽度窄 5-8 厘米,转弯半径还小 0.5-1 米。
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在那种窄胡同、老弄堂里,差距就特别明显。
比如上海的一些老街区,路宽也就 3 米多,轿车开过去还能跟对面来的电动车错开,SUV 就得慢慢挪,生怕蹭到两边的墙。
还有商场的立体车库,很多紧凑型 SUV 进去之后,车门只能开个小缝,上下车特别费劲,轿车就没这问题,车门能正常打开,上下车都舒服。
再说说大家可能没算过的长期使用成本,很多人买车只看裸车价,觉得 SUV 贵个一两万没关系,但后续的保养、保险、耗材费用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绵之前在某汽车垂直平台看到过 2025 年的调研数据,20 万左右的燃油车,轿车年均保养费比 SUV 低 800-1200 元。
为啥会差这么多呢?
因为 SUV 的底盘更高,悬挂结构更复杂,保养的时候要检查的部件更多,比如减震器、下摆臂,而且机油用量也比轿车多。
轿车一般加 4-5 升机油就够了,SUV 得加 5-6 升,光机油这一项,一次保养就差 100 多块,一年两次保养就是 200 多。
保险方面也一样,SUV 因为车身高,重心不稳,碰撞的时候翻车、剐蹭的概率比轿车高一点,所以保费也更贵。
绵问过做保险的朋友,20 万的车,SUV 一年的保费大概比轿车高 5%-10%,算下来就是 1000 左右。
还有轮胎,SUV 的轮胎一般更宽、扁平比更大,比如轿车常用 215/55 R17 的轮胎,一条大概 500-600 块,SUV 常用 235/50 R18 的轮胎,一条得 700-800 块,四条轮胎就差 800-1200 块。
而且 SUV 的轮胎磨损比轿车快,因为车重更大,一般轿车轮胎能跑 6-8 万公里,SUV 只能跑 5-7 万公里,换轮胎的频率也更高。
对新手司机和女性朋友来说,轿车的驾驶友好度也比 SUV 高很多。
绵的妹妹刚拿驾照的时候,借我的 SUV 开,开了两天就跟我说 “姐,我不敢开了,感觉车身太大,看不到车头,转弯的时候总怕蹭到东西”。
后来我让她试了下我的轿车,她开了一圈回来就说 “一下子有信心了,坐在里面能清楚看到车头的位置,转弯也不慌了”。
确实,轿车的坐姿比 SUV 低,一般能低 10-15 厘米,视野更贴近地面,能清楚判断车身和周围物体的距离,新手不容易产生 “掌控不了” 的感觉。
而且轿车的重心低,开起来更稳,尤其是在高速上。
绵有次开 SUV 跑高速,时速 120 的时候,遇到横风,车身明显晃了一下,当时吓得我赶紧减速。
后来开轿车跑同样的路段,时速 120 也没感觉到晃,心里特别踏实。
查了资料才知道,轿车的重心低,横向稳定性比 SUV 好,侧倾幅度也小很多。
还有 A 柱盲区,很多 SUV 为了保证车身强度,A 柱做得比较粗,转弯的时候会遮挡很大一片视线,容易看不到行人和非机动车,轿车的 A 柱相对细一点,盲区小,安全系数也更高。
现在新能源时代,轿车的续航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了。
大家买电动车最关心的就是续航,尤其是冬天和跑高速的时候,续航缩水是最让人头疼的。
绵之前看过中汽研 2024 年的报告,说风阻对电动车续航的影响特别大,轿车的风阻系数一般比 SUV 低 0.05-0.1Cd,别小看这 0.05Cd 的差距,每百公里就能少耗 1 度左右的电。
比如比亚迪汉 EV,风阻系数是 0.21Cd,同品牌的宋 PLUS EV 是 0.29Cd,同样是 71.7 度的电池,汉 EV 的 CLTC 续航能到 605 公里,宋 PLUS EV 只能到 520 公里,差了 85 公里。
冬天的时候,这个差距会更明显。
绵的朋友冬天开汉 EV 跑高速,室外温度 -5℃,时速 100,跑了 200 公里,表显掉电 230 公里,续航达成率 87% 左右;
另一个开宋 PLUS EV 的朋友,同样的温度和时速,跑 200 公里,表显掉电 260 公里,达成率只有 77%。
而且高速充电的时候,轿车因为能耗低,充电效率也更高。
汉 EV 从 30% 充到 80%,只需要 30 分钟左右,能补充 300 公里的续航;
宋 PLUS EV 得充 35-40 分钟,才能补充 250 公里左右的续航。
对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这节省的时间和增加的续航,太重要了。
还有喜欢改装的朋友,轿车的优势就更突出了。
绵认识个玩改装的朋友,他说 “玩改装的大多选轿车,一是改装件多,二是便宜,三是姿态好调”。
比如气动避震,轿车的套装一般比 SUV 便宜 20% 左右,而且轿车车身低,调完低趴姿态之后,特别好看;
SUV 因为车身高,想要调出同样的效果,得换更短的避震,还得切割车身,成本高不说,还容易影响安全性。
内饰改装也是一样,轿车的空间布局更规整,加装氛围灯、隔音棉都比 SUV 容易。
比如做全车隔音,轿车只需要贴 4 个车门、地板和车顶,材料用量少,工时也短,大概 3000 块就能搞定;
SUV 还得贴后备箱和轮拱,材料多,工时也长,得 3500-4000 块才能做好。
而且轿车的改装案例多,比如本田思域、大众高尔夫、领克 03 这些车型,网上一搜全是改装方案,配件也好买,就算出了问题,维修起来也方便。
SUV 的改装案例相对少很多,尤其是国产 SUV,很多改装件得定制,不仅贵,还得等很久。
最让绵自豪的是,现在我国的轿车技术越来越强了,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能跟合资品牌掰掰手腕了。
比如比亚迪汉 EV,2024 年全球中大型轿车销量排第三、仅次于特斯拉 Model 3 和奔驰 E 级,卖了 28 万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中大型轿车市场都是奔驰、宝马、奥迪的天下,现在我国的品牌也能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口碑还不错。
很多买了汉 EV 的车主都说 “续航长、智能驾驶好用、内饰也舒服,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值多了”。
还有蔚来 ET5,在欧洲市场也卖得不错,2024 年在欧洲卖了 1.2 万辆,很多欧洲消费者评价说 “中国的电动车在续航和智能科技方面,已经超过很多欧洲品牌了”。
这说明我国的轿车不仅在国内受欢迎,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有竞争力了。
以前我们买轿车,大多选合资品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国产品牌,这就是我国汽车工业进步的最好证明。
其实绵觉得,选车不是看别人买什么,而是看自己的需求。
如果天天在城里上下班,偶尔周末带家人出去玩玩,轿车完全够用,而且在停车、续航、保养这些日常使用的细节上,比 SUV 更省心、更省钱。
很多人跟风买了 SUV 之后才发现,自己一年到头也用不上几次四驱,后备箱也总是空着,反而因为车身大、油耗高,平添了很多麻烦。
就像绵的另一个朋友,当初听别人说 SUV 空间大,买了辆中型 SUV,结果天天在城里开,找车位找半天,上下班高峰期堵车的时候,转弯、并线都费劲,后来他说 “早知道当初买轿车了,省不少事”。
所以,选车的时候还是要多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别被别人的意见左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也是为啥轿车还是很多人的首选,因为它的优势不是表面上的 “空间大、通过性好”,而是藏在日常使用的点点滴滴里 : 停车方便、开着稳、用着省钱、续航还长。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优势,加起来就成了大家选择轿车的理由。
毕竟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跟风攀比,对吧?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