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忠实的Bimmer,我从不会吝惜对宝马的赞美之词,对于慕尼黑车展前夕全球首发的新世代iX3,亦是如此。
成立于1916年的宝马,在全球汽车工业史上缔造过无数经典传奇。
1961年推出的1500,让宝马摆脱困境走向“神级”,竞争目标直接锁定梅赛德斯-奔驰;1972年推出的5系,巩固了其在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1975年推出的3系,满足了石油危机下用户的新需求;1977年推出的超豪华7系,更是展现了他在汽车领域的卓越实力......
充满传奇色彩的宝马,既是汽车工业技术快速进步的推动者,也是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践行者。
当前,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两大核心方向,二者既相互独立又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汽车从“机械产品”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型。宝马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也奏响了品牌在新世代下的最强音。
今年慕尼黑车展前夕,宝马向全球发布迈向新世代的首款车型——新世代iX3。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对这款车给予了高度评价,“TA几乎在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却又比以往更宝马。”齐普策的评价,是对宝马品牌基因与未来发展方向深度融合的精准概括。
致敬经典,面向未来,新世代iX3打造视觉体验精髓
毫不夸张地说,宝马每一款车型的造型设计都曾受到争议。这一次,新世代iX3的造型设计再次遭到了网友的热议。争议最大的是这款车的双肾式进气格栅,有网友评论道,“感觉像变异鼻孔,甚至像黑山老妖”。
虽然网络上对新世代iX3的造型设计不乏吐槽的声音,然而在很多Bimmer的眼中,这却是保留经典,勇于创新的体现。
Bimmer们会敏锐的察觉到,新世代iX3的双肾进气格栅致敬了经典的1500车型,微微内凹的型面致敬了宝马经典的“鲨鱼鼻”造型,并且经典的霍夫迈斯特拐角设计也得到了保留。这些元素的加入,恰恰是齐普策口中“更宝马”的直观体现。
保留经典,满足了Bimmer的情感依赖,勇于创新则是宝马为了未来发展做出的积极改变。在这方面,宝马设计师的做法堪称智慧典范。保留经典双肾格栅、天使眼大灯及SAV车型典型比例的同时,通过“超感数字融合”设计,将LED轮廓光融入格栅与灯组,打造光型一体的“天使之翼”前脸,并且感知硬件隐于光影之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科技。
致敬经典,面向未来,是对宝马新世代iX3造型设计的最恰当评价。正如宝马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霍伊顿克说的那样:“新世代的设计为宝马经典价值提供了全新现代演绎。借助全新设计语言,新世代BMW iX3展现出面向未来、现代且历久弥新的风格——但最重要的是,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宝马特色。”
正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纵使在很多Bimmer的眼中,任何赞美之词都无法形容新世代iX3的设计美感,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当下一些“路人”对这款车的看法。
对此,我想说,再等等,或许过几年,这些“路人”会给新世代iX3不同的评价。毕竟,宝马设计师的前瞻性举世闻名,也许他们真的是驾驶时光机而来的穿越者。
“以驾驶员为中心”依然是新世代iX3的标签
“老字号”品牌都喜欢强调传承,品牌传承显然不是枯燥的时间线,而是多年来形成的积淀与符号。
双肾式进气格栅、“鲨鱼鼻”造型、霍夫迈斯特拐角是宝马最直观的经典呈现,而在更深层次,“以驾驶员为中心”则是宝马品牌扬名于世的灵魂。一方面,体现在围绕驾驶员的车内设计;另一方面,则是宝马独有的驾驶乐趣。
只是,新世代iX3的做法是,通过前沿科技坚持“以驾驶员为中心”的理念。
在车内座舱设计上,新世代iX3通过采用"视觉锥"概念,巧妙地减少了驾驶员视觉焦点的切换时间与频率。3D抬头显示、视平线全景显示、超感方向盘与超感中控四大创新交互界面联动,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视线与操作路径,实现"手不离方向盘、眼不离路"的直观体验。
在驾驶层面,新世代iX3采用全面升级的宝马第六代电驱系统,搭载革命性的大圆柱电池和全新800V高压平台,为续航、充电速度和纯电驾驶乐趣树立了全新标杆。
此外,新世代iX3还通过AI技术加持,进一步提升车辆的驾驶乐趣。例如,其拥有4个"超级大脑",分别运行负责车辆车载娱乐系统 、驾驶辅助系统、驾驶动态控制系统,以及车辆进入、空调与舒适体验四大核心功能的软件平台;再例如,全新线束系统和高速数据传输,让新车减少600米线束长度,实现减重30%。
熟悉宝马的人都知道,驾驶乐趣是这个品牌最显著的标签,也是这个品牌的灵魂。在很多Bimmer看来,握住宝马的方向盘,就像抓住骏马的缰绳一般,可以在道路上纵横驰骋。从以“驾驶员为中心”的角度看,新世代iX3虽然进行了焕然升级,但他又确实没事失去宝马的灵魂。
或许有人会说,在当今时代,中国汽车市场上充斥着搭载冰箱、彩电、大沙发等功能的产品,而搭载这些功能的产品也往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且,“车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开的”的观念已经形成在很多消费者的脑中。宝马新世代iX3,甚至以后推出的所有新世代车型,依然在坚持纯粹的驾驶乐趣,还有必要吗?
Bimmer们一定会认为,有!
一方面,中国市场依然存在着大量的Bimmer,而他们之所以选择宝马的产品,自然对于宝马带来的驾驶乐趣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如果宝马也强调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功能,并不能让他获得更多的消费者青睐,反而会让消费者认为宝马变得更加庸俗。更重要的是,正如前文所说,驾驶乐趣是宝马品牌的灵魂,放弃灵魂的宝马,还是宝马吗?
宝马与中国供应商相互成就
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必多说,中国专属版的新世代宝马iX3也将于今年年底亮相,并计划在明年年初实现量产。中国专属版车型不仅拥有新世代核心技术,还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用车习惯进行了专属定制与调校。
例如,针对中国典型路况与驾驶偏好,对底盘与悬架系统进行了专属调校优化;舒适性方面,轴距加长超100mm,后排腿部空间显著提升,专属后排座椅由上海团队精心开发,座垫加厚加长,确保长途乘坐舒适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加切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中国专属版车型与中国供应商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其中包括,采用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宝马定制大语言模型(LLM)技术,并将AI智能体引入座舱,其核心能力包括拟人化沟通、多智能体协同及开放生态整合,能够实现精准意图捕捉、复杂指令解析、模糊语义理解及严谨逻辑推演。
此外,其还携手本土合作伙伴Momenta共同研发高度适配中国道路环境和驾驶行为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功能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实现全场景、点到点的领航辅助驾驶,这一系统基于AI大模型驱动的“感知—规划—控制”一体化架构,能够像人类驾驶员一样理解复杂路况并做出决策,具备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
事实上,当前很多品牌已经选择与中国供应商进行合作,而在很多业内专家学者看来,与中国供应商合作是这些合资或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摆脱泥潭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不否认这样的说法,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有些片面。首先,品牌与中国供应商积极合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成就,并不是依靠和指望的关系;其次,供应商为品牌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在纸面上确实可以提升产品力。但是,想要真正让产品实现质的飞跃,还需要品牌方强大的调校能力。
因此,百年宝马携手中国供应商打造的新世代中国专属版车型,才能够给Bimmer无限的想象空间。
Bimmer追求的是个性,而不是工业品
每个品牌,甚至每款产品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喜欢宝马品牌的Bimmer大多憧憬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接受挑战,在他们的心中,在安全的前提下,对速度与激情格外青睐。
不夸张的说,除宝马之外的很多品牌的很多车型,都很难提起Bimmer的兴趣,不是因为这些品牌,这些车型不够好,而是Bimmer总感觉他们更像是工业品。
进一步说,在Bimmer眼中,除了宝马,其他品牌与自己都“不投缘”。
在新世代iX3的身上,可以看到对宝马经典设计的坚守,也可以看到对驾驶乐趣的坚持,更可以看到为中国消费者进行的悉心调校。以iX3为代表的新世代车型,已经赢得了Bimmer的好感。因此,纵使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宝马新世代车型在中国市场,一定会大有所为。
作为一名忠实的Bimmer,我从不会吝惜对宝马的赞美之词,对于慕尼黑车展前夕全球首发的新世代iX3,亦是如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