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阵子,要是您关注点汽车圈的事儿,肯定会觉得有点看不懂了。
前两年,提起新能源车,尤其是家里想买个大点的SUV,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理想汽车。
那“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口号,简直就像魔咒一样,让理想汽车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稳稳地坐在新势力车企的头把交椅上,感觉谁也撼动不了。
可谁能想到,这风向说变就变,就跟夏天的雷阵雨似的,来得又快又猛。
短短一个星期,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就来了个大洗牌。
以前的冠军,现在连前三都进不去了,而之前的一些老对手,却一个个生龙活虎起来。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一次偶然的失误,还是早就埋下了隐患?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给您捋一捋。
事情的起因,是一场理想汽车自己搞的“碰撞测试”。
为了宣传他们新出的纯电车型理想L6,理想公司发布了一个视频。
视频里,他们让这台L6跟一辆重达8吨的东风乘龙大卡车迎头相撞。
那场面确实挺吓人的,卡车被撞得驾驶室都和车身分家了,而理想L6看着还挺完整。
理想公司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告诉大家,你看我的车多结实,多安全,简直就是“公路小坦克”。
按理说,这应该是个挺好的宣传点,毕竟谁买车不图个安全呢?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测试本身。
视频一出来,网上立马就炸了锅。
很多懂行的网友和专业人士就开始提出疑问了。
大家觉得这个测试有点“不讲武德”。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这种碰撞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而且专门挑了卡车结构上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去撞。
这就好比两个人比武,你不跟人堂堂正正地对拳,而是专门去攻击人家没防备的软肋,就算赢了,也显得胜之不武。
这事儿闹得最大的,是被当成“道具”的东风乘龙卡车那边。
人家公司直接发了个声明,说理想搞的这个测试不是常规的、标准的测试,有利用我们产品进行不正当对比营销的嫌疑。
这话说的虽然客气,但意思很明确:你为了抬高自己,把我们当垫脚石,这事儿办得不地道。
这一下,理想汽车就尴尬了。
本来想秀一下肌肉,结果秀到了铁板上,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变成了一次需要到处解释和道歉的公关危机。
最后,理想公司不得不出来道歉,说把人家卡车公司卷进来,确实是无心之举。
但这番话在很多人听来,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了。
如果说营销上的翻车只是面子上的问题,那接下来的销量数据,就是实实在在的里子问题了。
就在理想汽车忙着处理这场风波的时候,今年第31周,也就是7月底到8月初的国内新势力品牌销量排行榜出来了。
这榜单一看,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理想汽车的周销量,一下子掉到了只有0.55万辆,也就是五千五百台。
这个数字,直接让它跌出了榜单的前五名。
要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理想每周卖个大几千甚至上万台,都是家常便饭。
那理想掉下去的销量,被谁抢走了呢?
我们来看看榜单的前几名。
排在第一位的,是鸿蒙智行,一周卖了1.13万辆。
鸿蒙智行主要是指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车型。
这说明,华为的技术和品牌号召力,在汽车市场上是真金白银地管用。
排在第二的,是零跑汽车,一周卖了1.02万辆。
零跑主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用更实惠的价格,给你差不多的配置和体验。
而最让人意外的,是蔚来汽车。
蔚来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强势回归,不仅它自己的主品牌卖得不错,它新推出的子品牌“乐道”的第一款车L60,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有消息说,乐道L60光是三天的新增订单就快有两千台了。
这个数字,甚至比理想旗下两款最核心的车型L9和L8加起来一周的销量还要多。
这种对比,可以说是相当残酷了。
一个偶然的营销失误,加上一周的销量下滑,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就是,理想汽车过去赖以成功的“护城河”,正在被竞争对手们一点点填平。
过去,理想为什么能成功?
因为它非常聪明地找到了一个市场空白点。
那时候,很多家庭有了二胎、三胎,需要一辆大空间的、能带着全家老小出门又不怕半路没电的车。
理想就用“增程式”技术,解决了里程焦虑,再配上大屏幕、大冰箱、舒服的座椅,精准地满足了这些“奶爸”们的需求。
这条路,在当时确实是一片蓝海,让理想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当一条路被证明能走通之后,马上就会挤满人。
现在你再看,做增程式、主打家庭用户的车企越来越多了。
往高端看,有华为加持的问界,同样是大空间SUV,但人家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系统是强项,科技感更足,抢走了不少追求新鲜科技的家庭用户。
往低端看,有零跑这样的品牌,同样给你大空间和增程,但价格便宜好几万,主打一个实惠,又抢走了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户。
当大家都有了“冰箱、彩电、大沙发”之后,理想的优势就不再那么突出了。
更要命的是,在自己的主阵地受到围攻的同时,理想想要开辟的“第二战场”——纯电动车市场,也走得非常不顺利。
今年上半年,他们花大力气推出的纯电MPV车型MEGA,因为外形设计等原因,上市后销量惨淡,成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现在,新的纯电SUV理想L6,又在刚上市的时候就遇到了“撞车门”这样的负面新闻,给潜在的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被动的局面:老根据地守得越来越吃力,新开辟的战场又迟迟打不开局面。
曾经那个被认为最懂中国家庭、最会把握用户心理的理想,好像突然之间,做什么都不太对劲了。
市场的竞争就是这么现实,没有谁能永远是赢家。
当消费者不再仅仅为那“三大件”买单,当竞争对手的产品越来越有吸引力,理想汽车接下来要怎么走,确实是个很大的考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