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赤裸裸的差距!8月,深蓝S07卖了6036辆;7月,5313;6月,5579;5月,7666;4月,5369;3月,5914;2月,5513;1月,5604。你别说,这个销量和预期差距挺大。其实我一开始还觉得,毕竟深蓝S07不像市面上一些噱头多的车型那么浮夸,产品力看着还行。可是真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也有人说,销量还在增长,是突破口。说实话,我也听到过一些销售的人抱怨,说深蓝内部因为看重技术,线下推广不够用力,收单慢。问题在于——为什么明明产品还不错,还会吃不饱市场一道菜?尤其是在它的赛道上,竞争可不是吃素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深蓝S07的底盘调校,虽然说比起海狮06要独一档,配备了FSD可变阻尼减震、HRS汽压回弹止动器,烂路上其实表现挺靠谱。但这点科技感,真能转化为销量,还是需要更多的市场认知和认可。用户真的愿意为底盘高级感买单吗?特别是当别的车用的也不差,甚至价格更便宜点。
那我又想,续航方面深蓝的亮点挺多,增程器热效率44.39%,能让1升油发出3.7度电,和它匹配的电池续航表现(CLTC纯电230公里,综合算是1320公里),确实不错。相比之下,海狮06的纯电续航纯粹受限,零跑C11的油耗又偏高。这不是光靠续航就能赢的——但很多消费者不是理性计算机,他们更看重用起来顺不顺手。
智能方面,深蓝搭载华为乾崑ADS SE系统,支持300+场景智能泊车。这个东西,说实话,听起来就挺专业,也有点未来感。可是网友反馈:广告太多,操作繁琐,有点测试用户忍耐极限了。再说售后,差太多了,换代太快,老车主的口碑就不行。你们知道吗?我遇到个朋友,他买深蓝是冲着科技感去的,但用了一两个季度,就开始抱怨配件贵、换车成本高。这种体验,能带来销量增长?我不知道。
深蓝的内饰设计我觉得挺能打,科技感十足,尤其那车机广告,算是开创历史。试想一下:开机先看广告60秒,这设计你敢用吗?我没细想过,会不会有人喜欢?反正我觉得反感得很。除非你真是广告商东家,把广告当作特色那也是另一说法。
话说回来,车机广告能关闭吗?这点我也很好奇。毕竟,现在越来越多车主不喜欢硬广入侵,汽车不应该变成移动电视台。我怀疑,这也是导致销量难以突破的一个因素吧——用户的忍耐值有限。
用个极端一点的比喻:深蓝S07就像是一款科技炫酷的手机,但用久了,配件贵、售后慢、广告多,用户的耐心差不多用完了。而对比海狮06和零跑C11,前者有出色的品牌溢价和品牌感召,后者虽然硬件不错,但也面临软硬结合不够顺畅的问题。
我也猜测:是不是深蓝在研发上,花了太多时间打磨技术细节,把用户体验这个软问题(广告、售后)忽略了?或者,是不是策略上,太偏重硬核科技,而忽略了软性服务?这就好比汽车从性能车变成了生活用品,但市场反应还没跟上。
背后有个本质问题:深蓝S07的核心优势,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认可。只是,为何销量始终追不上对手?难道是品牌认知度不够?还是部分用户对它的售后和硬件价格不满意?我没细想过这个问题,可能答案就是——用户还在试,正如那销售说的:市场还在观察。
这一切,最终都牵扯到一个问题:你会为一辆车的科技感买单,还是更看重用得顺心?
我在想,深蓝未来还能再突破吗?或者说,他们是不是已经在固守技术阵地太久,忽略了消费者真正想要的那一块?毕竟,销量这个硬指标,可不是光看技术就能体现。你觉得,什么样的细节能帮深蓝打开局面?或者还差一个什么神操作?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