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回应小米召回部分SU7事件概述
2025年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6,887辆标准版小米SU7,召回范围覆盖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车辆。此次召回的核心原因是车辆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存在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的风险,若驾驶员未及时干预可能增加碰撞概率。
雷军回应内容与行动
小米汽车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第191集)》,明确召回性质为OTA软件升级,旨在通过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措施,提升高速领航辅助功能的可靠性。雷军第一时间转发该回应,并提醒车主:“仔细看看”,强调小米对用户安全的重视。
召回事件背景与细节
技术缺陷与安全隐患
召回车辆在L2辅助驾驶功能开启时,对极端场景(如复杂路况、突发障碍物)的响应可能存在延迟或误判,需通过软件升级优化算法逻辑。
OTA升级的便捷性
车主无需到店,仅需将车机系统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版本即可完成修复,体现了智能汽车技术对召回流程的革新。
召回程序的合规性
尽管升级不涉及硬件更换,小米仍严格按照国家召回程序备案,彰显对法规的尊重与用户权益的保障。
历史召回记录
这是小米SU7上市以来第二次大规模召回。此前,部分车辆因软件策略问题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功能,小米已通过OTA升级解决。
事件影响与行业启示
用户信任的考验
连续召回可能引发部分用户对小米汽车品控能力的质疑,尤其是智能驾驶技术的稳定性。但小米通过快速响应和透明沟通,部分缓解了舆论压力。
智能汽车安全标准的提升
事件暴露出行业在辅助驾驶功能测试中的盲区,推动监管部门加速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等标准,强化对极端场景的覆盖。
OTA技术的双重性
OTA升级既为车企提供了高效修复缺陷的途径,也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软件迭代能力和风险预判能力。小米需在技术创新与安全冗余间找到平衡。
雷军的领导力体现
雷军亲自回应并督促车主升级,传递了“安全第一”的价值观,有助于维护品牌形象。但其此前对SU7质量的过度自信与当前召回形成反差,需在未来沟通中更谨慎。
事件深层分析
跨界造车的挑战
小米作为手机厂商跨界造车,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环节缺乏传统车企的积累。此次召回凸显了智能汽车行业对“软硬件协同”的高要求。
用户预期管理
雷军曾称SU7质量“引以为傲”,但召回事件表明,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容忍度远低于消费电子。小米需调整宣传策略,避免过度承诺。
行业竞争的加剧
在特斯拉、华为等对手的竞争下,小米需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用户服务重建信任。此次召回若处理得当,可能成为其优化品控体系的契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