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车是件大事,尤其是在家里人口变多之后,换一辆大点的车就提上了日程。

这时候,一个让人特别纠结的问题就冒出来了:同样是SUV,到底是买6座的还是7座的?

这个问题,就跟咱们装修房子时,差不多的面积是隔成两间大卧室还是三间小卧室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琢磨来琢磨去,就是拿不定主意。

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有驾

过去,很多人下意识地觉得,肯定是7座好。

多一个座位,关键时候就能多拉一个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或者几个家庭约着一块儿出去玩,7座车一下子就能派上大用场,多方便。

这种“有备无患”的想法,听起来特别有道理。

但咱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为了这个一年可能也用不上几次的“不时之需”,我们平时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7座SUV,采用的都是“2+3+2”的座位布局。

这意味着,第二排是一张通长的三人座椅。

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有驾

这种布局最大的问题,就是进出第三排非常不方便。

想要去第三排,得先把第二排靠边的座椅靠背放倒,再把整个座椅往前翻,腾出一条窄窄的通道,人才能钻进去。

整个过程手忙脚乱,要是穿着裙子或者年纪大点腿脚不便,就更尴尬了。

而且,很多7座SUV的第三排空间,说实话真的就是个“小板凳”,坐垫又短又薄,靠背也直挺挺的,成年人坐进去,膝盖顶着前排座椅靠背,头也快蹭到车顶了,短途坐个十几二十分钟还能忍,要是跑个长途,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结果就是,这个所谓的“第七座”,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被放倒的,完全成了后备箱的一部分。

而为了这个不常用的座位,第二排中间那个位置的乘坐体验也打了折扣,因为要给后轮腾地方,地板中间往往有个大大的凸起,坐中间的人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有驾

这么一算,为了一个极少用到的应急座位,牺牲了全车人日常出行的舒适度,这笔账其实不太划算。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了6座车。

6座车的布局是“2+2+2”,它不是简单地比7座少了一个座位,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车内空间的利用逻辑。

最直观的好处,就是第二排变成了两个独立的座椅,中间自然形成了一条宽敞的过道。

这样一来,第三排的乘客上下车就变得非常从容,直接从中间走过去就行,跟上高铁找座位一样方便,再也不用“卑微”地爬进爬出了。

而且,第二排的两个独立座椅,舒适度也远超7座车的联排座椅,它们通常都有独立的扶手,调节范围也更大,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不受打扰的乘坐空间。

可以说,从7座到6座,反映的是咱们家庭用车观念的一种升级:从过去只求“够用就行”,能把人拉走就行,升级到了现在追求“舒适至上”,希望车上的每一位家人,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享受到一段惬意舒适的旅程。

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有驾

这种思路的转变,让汽车厂家也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样的车才是真正适合中国家庭的。

就拿现在市面上一些主打家庭舒适的车型来说,比如领克09,它就把6座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款车的尺寸很大,车长超过了5米2,轴距也超过了3米1,这给它带来了非常宽裕的内部空间,感觉就像把家里的一个“大平层”客厅搬到了车里。

它的车内地板是全平的,家里的小孩子在车里活动也更安全方便,不会被绊到。

它的后备箱门设计也很有意思,是上下对开的,叫“天地门”。

这个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实用。

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有驾

比如你去超市买了一堆东西,有个西瓜或者篮球放在后备箱,关上这个下面的小门,就形成了一个“围栏”,打开后备箱时就不用担心东西会滚下来。

出去露营的时候,把这个小门打开放平,它能承受300公斤的重量,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个凳子坐,或者当个操作台,整理渔具、放置物品都非常稳当方便。

当然,一辆家庭用车的核心还是“坐着舒不舒服”。

领克09的六个座位,可以说都做到了“贵宾待遇”。

第二排的两个独立座椅,下面有很长的滑轨,可以前后大幅度移动。

如果孩子在后面玩累了想睡觉,可以把座椅调到最后,再把靠背放平,铺上小毯子,就成了一张舒服的“小床”,比蜷在安全座椅里睡觉舒服多了。

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有驾

而且,当你们停车欣赏风景时,这两个座椅还能向内旋转,和第三排形成一个面对面的交流空间,一家人可以围坐在一起吃点水果、聊聊天,气氛特别好。

过去一直被嫌弃的第三排,在这辆车上也得到了彻底的“平反”。

它的空间足够宽敞,靠背可以大角度电动调节,还能前后移动,就算是一米八的大个子坐进去,也能找到一个舒展的姿势,甚至可以跷起二郎腿。

更让人意外的是,全车座椅都用了很细腻的真皮包裹,并且从前排到第三排,都配备了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

冬天上车,座椅几分钟就暖和了;夏天久坐,通风功能能吹走后背的闷热;长途开累了,打开按摩功能,就像有个随车理疗师在帮你放松,这样的体验,在传统的7座车里是很难想象的。

很多人可能会担心,这么大一辆车,在城市里开会不会很笨重?

停车、掉头肯定特别费劲吧?

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有驾

这确实是大型SUV的一个普遍痛点,但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比如领克09就用上了一个叫“后轮转向”的技术。

说白了,就是在低速转弯或掉头的时候,它的后轮可以跟前轮反向转动一个很小的角度,这样一来,这台5米多长的大车,转弯半径变得跟一辆小车差不多。

在一些老旧小区的窄路上掉头,以前可能要来回倒腾好几把,现在一把就能轻松搞定。

在路边侧方停车,它还有一个“蟹行模式”,车子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往车位里挪,对于不擅长停车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神器”。

这些技术把驾驶大车的难度降到了最低,让新手也能轻松驾驭。

家庭出行看这里,6座还是7座,这样选不会错!-有驾

除此之外,对于家庭用车特别在意的行驶舒适性,它也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它有个“智能魔毯”功能,车上的摄像头会实时扫描前方的路面,如果发现有减速带或者坑洼,悬架系统就会提前变软,把颠簸感最大限度地化解掉,车子开过去就像是轻轻地起伏了一下,非常平稳,孩子在车上喝牛奶、吃东西都不容易洒。

针对老人和小孩容易晕车的问题,它还有一套电控防晕系统,在加速、刹车和转弯的时候,能主动控制车身姿态,减少前后俯仰和左右摇晃,让整个行车过程变得非常平顺,大大缓解了晕车的不适感。

所以说,现在我们再来看6座和7座的选择,就不应该再简单地纠结于一个座位的多少了。

我们更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的家庭日常出行,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

是为了应对一年没几次的满载情况,而让全家人在99%的时间里忍受不太舒适的乘坐体验?

还是选择一个座位数刚刚好,但能让每一位家人,在每一次出行中,都能坐得舒舒服服、开得轻轻松松的6座车?

这背后,其实是“够用就好”和“品质生活”两种不同选择逻辑的体现。

当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有理由,也有能力为家人的每一次出行,选择一个更舒适、更体贴的方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