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里斯帝新款上市,动力升级,市场竞争压力大

天气闷得像个没睡醒的男人,早上七点,我出了门。小区门口静悄悄的,稀稀拉拉几辆车驶过,大多数是黑白灰色的SUV,只有一辆棕色的现代帕里斯帝,停在路边,身形敦实,像个憨厚的保安。路边大爷晨练,顺嘴问我:“这啥车?咋没见过。”我笑了笑:“韩系车,全名叫帕里斯帝,挺贵,不多见。”

我想了想,韩系车的高光时刻,大概都埋在十年前。那会儿,索纳塔、伊兰特在马路上很有存在感,就像如今满街的Model Y。可时代变了,如今的帕里斯帝,和大部分韩系SUV,走到哪里都有点尴尬。你要和它合个影,旁边可能还站着一台问界M7,人家七座的,还能自动驾驶。这种场面,叫做“微笑着站在失落的牌桌边”。

现代给它安排的装备,其实完全不赖。新一代帕里斯帝,其实做得挺用心。外观上很费劲地想变得魁梧、硬朗,用了很多横线条,给设计师留足了脸面。21英寸大轮圈挂上去,派头有了;整体气质上,介于汉兰达的肿和途昂Pro的板之间,既不会太老气,也算不上前卫,算是一种努力生存下去的优雅模糊。

动力总成做了升级,原来的3.5L V6自吸发动机下岗,新上了2.5T混动系统,这倒是顺从了节能减排和政策风向。百公里加速7.3秒,妥妥地踢了老对手――途昂Pro一脚。后悬挂铝合金材质,搞得挺高端,底气不那么虚。大联屏加一圈骚气氛围灯,官方话术是“科技感拉满”,不过最体贴人的,还是那组保留下来的“实体按键和旋钮”,像老实人的坚持:不指望讨好所有人,只想让操作变得踏实。

内饰是典型的“想取悦大部分人的妥协产物”。2+2+2布局,第二排是两张独立座椅,带可折叠扶手。你要坐在这,横跨大半个中国,屁股也不敢有太多意见。内饰用料不廉价,触感柔软,没那种“塑胶幼儿园”的廉价感。现在把能想到的“高级感小手艺”全都堆进去了,拼的是诚意。只是,高级感这玩意儿,说到底,还得看品牌认知,光靠皮革和屏幕撑门面,未免有点吃力。

帕里斯帝新款上市,动力升级,市场竞争压力大-有驾

接下来就是残酷现实:市场环境早就洒了盐。新能源一股脑拍过来,原本打算买汉兰达、途昂Pro的人,有不少掉头去看了理想L7、问界M7。帕里斯帝的敌人,不止是燃油SUV本家,更有那些轻轻一脚电门就“脚踏实地地未来感”的电动车。对于大多数买车的人来说,“省心、省油、省事、省钱”才是第一要素。韩系SUV过了当年捡漏的阶段,现在想要依靠燃油机和机械素质打翻身仗,几乎等同于“用诺基亚怼苹果”――结局大概率也是瓶中信号灯,孤独自映。

当然,我不是说帕里斯帝不值得买。恰恰相反,如果你是那种坚持“实用主义+理工男审美”,又对电驱动没兴趣的人,它其实是个靠谱的选择。路上鲜见,至少不会撞衫,开出去有点神秘低调范儿。现实是:选这车的人,本身就是少数派――买的是情怀和独立。但市场认可度这事儿,不是靠工厂情怀驱动。品牌认知、价位、售后网络、政策红利或劣势,每一项都不是产品力能随意弥补的。哪怕你做到了几乎完美,市场也可能云淡风轻地,说一句:“哦,还是去看看理想吧。”

对帕里斯帝来说,30万+的价格区间,本就是一条“背水一战”的河。韩系品牌在中国,不再具备“性价比王者”的话语权。过去那种“比日系便宜,配置比自主车高”的局面,早就没了。你现在想抄底,结果发现国产新能源的配置比你更香,日系依然稳得可怕,德系靠品牌苟延残喘,你只能努力把自己活成一种“安静的高级感”。

不得不自嘲一句,我们这些关注帕里斯帝的人,多少带点“绝版情怀”。用外人的眼看,似乎执念于一款注定边缘化的SUV,挺没劲的。我理解这种尴尬,就像刑侦队里最后还在写手工文书的老法医,固执保留笔尖的温度,可现实早进了智能档案时代。

帕里斯帝新款上市,动力升级,市场竞争压力大-有驾
帕里斯帝新款上市,动力升级,市场竞争压力大-有驾

总结起来,帕里斯帝“不差,但还不够”。它的危机不是产品力不行,是时代不等人。说不定,它的下一次高光,得靠时间的折旧――当潮水退去后,可能会有人怀念这台孤独的韩系SUV不得志的美。

人总会对稀有的东西怀抱同情。市场却不会。是一辆好车,却生在错误的年代。帕里斯帝能不能靠新配置、降点价打动更多人?这大概要等时间来验证。假如你现在还考虑买它,是不是也得问自己一句:在看重面子和实用性之外,你到底在追什么?

市场不会等待迟到的旅人,机器只讲逻辑,用户才有情怀。留个问题――你还会买眼前稀有却逐渐隐退的燃油SUV吗?当下的理性选择,是坚守旧时代,还是押宝新风口?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