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款五菱宏光MINIEV上市,四门升级后体验真能打动城市用户吗?
去年冬天,我在老家县城的路口,看见一辆粉色的两门五菱宏光MINIEV停在菜市场门口。车主是个戴着毛线帽的大姐,手里提着一大袋白菜,边塞进后备厢边和旁边人唠嗑。那时候我就觉得,这种小车太适合咱们日常买菜、接娃、短途代步了。没想到今年新款直接来了个四门版本——2025款五菱宏光MINIEV,不少朋友还专门问我:“这回空间是不是终于能用得开了?”
新平台带来的变化确实不少。据官方介绍,这次不是简单多加俩门,而是底盘和结构都重新做了优化,说白了就是想让空间利用率更高。我特意去试了一下后排,上车的时候脑袋差点磕到顶棚。我身高183厘米,坐进去腿部基本贴着前排座椅靠背,要说宽敞,那是真没有。但如果你平时主要拉孩子或者老人出行,也许问题不大,只不过成年人长时间坐肯定会觉得局促。
聊起空间,有一点必须承认:载物能力提升明显。这次常规行李舱有123升,比老款要能装一些,一个24寸箱子轻松放进去。如果把后排座椅全放倒,那就是745升,比不少紧凑型轿车还厉害。有一次帮朋友搬家,他用老款两门版拉东西,每次都得拆卸座椅,新版省事多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大的载物空间,是建立在牺牲后排乘客舒适度基础上的,如果经常满员出行还是有点别扭。
安全性方面,新一代号称“微型电动车安全天花板”,67%高强钢加上笼式结构,让人心里踏实不少。可细看配置表,即使顶配也只有两个气囊。在现在这个年代,两气囊总感觉底气不足。我身边有位修理厂老师傅讲过一次事故案例,同样速度下,多气囊车型副驾乘客伤势明显轻些。所以即便宣传防撞性能不错,但主动被动安全配置上,还真不能掉以轻心。
动力系统一直都是这类小电动车的软肋。这台最大功率30千瓦的电机,在市区红绿灯起步时响应很快,低速超车也够用。但只要速度过60公里每小时,加速就变得肉起来,高速路根本别想跟别人拼。有一次跑郊区办事,下道高速那段明显感觉动力输出跟不上脚下节奏。如果你对驾驶激情没啥要求,只是上下班买菜通勤,也许还能接受,否则容易憋屈。
续航部分,我关注的是它标称205公里(CLTC工况)。南方春秋季节温度适中,用起来问题不大,还支持快充功能。但北方冬天就难熬了。一位哈尔滨同学吐槽他之前开的微型纯电,到零下十几度真实续航只有120公里左右,而且空调开久点掉电更快。所以像这种极端天气环境,对纯靠短途通勤的人来说还能将就,一旦偶尔需要跑远点,就容易焦虑。
再说科技配置,现在年轻人买车都喜欢智能化一点,中控屏幕越大越好。这回2025款给中高配安排上8英寸屏幕,可惜并没有提供什么联网功能,更谈不上语音控制之类的操作。娱乐体验比较单调,上手半小时已经摸清所有菜单,有种“只是为了有而有”的意思。不少朋友反映,希望哪怕加价几百块钱,也该把互联这些基础功能补齐,不然显得太简陋。
其实身为90后的我,对这种极简风格的小车还是挺感兴趣,经常幻想自己开着它穿梭于城市巷弄间。但是综合下来,无论是空间表现、动力水平、安全配置还是智能体验,都还有提升余地。而且现在新能源紧凑级车型价格逐渐走低,多花一点预算可以换来更全面、更舒适、更安心的选择,让很多原本考虑微型纯电的人开始犹豫是否要升级一步到位。
最后聊个生活场景吧:去年春节期间,小区里突然多出了好几辆旧版五菱宏光MINIEV,大多数都是送外卖或者做社区服务的小哥开的。他们一致反馈,好停车、省油钱(准确说省充电费),但偶尔遇到雨雪天气或者临时多人搭乘,总会埋怨一下空间和保暖问题。“如果以后能再宽敞些,再智能些,就完美啦。”这是他们最直观的话,也是我对这台2025新版本最大的期待与遗憾交织处——看似进化,却又留下一堆现实妥协,你懂那种复杂滋味吗?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