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合资品牌宣告破产,以后只能买它的进口车了。
广汽菲克正式申请破产,国产Jeep时代就此落幕。 曾经在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如今已成绝唱。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试驾国产指南者时的感受——那台2.4L Tigershark发动机的嘶吼声,像一头被关在钢筋森林里的野兽,倔强又孤独。而现在,这声音彻底沉寂了。不是市场抛弃了它,而是它一次次错过了改变自己的机会。今天,我想和各位车友聊聊这个曾让无数人热血沸腾的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国产Jeep的“从一而终”:是坚守,还是固执?
先说一个细节:Jeep指南者自2017年实现国产后,整整七年没有换代。 你没听错,七年。这在竞争激烈的中国SUV市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曾在一个Jeep车友群里看到一位老车主调侃:“我这车买的是‘初代限定版’,以后就是古董了。”这话听着好笑,可笑中又带着几分心酸。
我试驾过2023款指南者,坐进驾驶舱那一刻,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穿越感”——中控屏尺寸、UI设计、车机响应速度,都像是从五年前直接搬过来的。语音识别?反应慢半拍。CarPlay连接?偶尔失灵。这些看似小问题,日积月累就成了口碑的“慢性毒药”。
再看动力系统,那台1.3T四缸发动机,账面数据尚可,但实际驾驶中涡轮迟滞明显,低速顿挫感强。我开着它在市区通勤,每一次红绿灯起步都像在“猜拳”——到底什么时候动力才来?而四驱系统虽然保留了Trailhawk的越野基因,但在城市用车场景下,几乎成了“装饰品”。
这背后,是广汽菲克对市场需求的严重误判。 他们以为Jeep的“越野情怀”能撑起整个品牌,却忽略了大多数消费者买的是“城市SUV”,而不是“迷你牧马人”。当哈弗、吉利们早已把智能座舱、L2级辅助驾驶当成标配时,国产Jeep还在用“情怀”当遮羞布。
为什么Jeep没能“拥抱”新能源?
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是:在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的今天,Jeep依然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或混动国产车型。
我试驾过牧马人4xe(插电混动版),说实话,那台2.0T+电机的组合出人意料地和谐。纯电续航21英里(约34公里),日常通勤足够。低速时安静得不像Jeep,一脚油门下去,电动机的瞬间扭矩又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可问题是——这车是进口的,价格高达近60万,普通人根本摸不着。
反观哈弗,同样主打SUV,人家推出了枭龙MAX、蓝山等插混车型,续航扎实、配置拉满,价格却控制在20-30万区间。不是消费者不买账,而是Jeep根本没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选择”。
有人会说:“Jeep是越野品牌,做电车不合适。”这话我不同意。电动化恰恰能提升越野性能——电机扭矩来得更直接,电池布局能降低重心,电控四驱响应更快。像特斯拉Cybertruck、比亚迪仰望U8,都已经证明了电车也能“翻山越岭”。Jeep不是做不到,而是没做。
用户真实体验:从“真香”到“真坑”
我在一个Jeep论坛翻了上百条帖子,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早期车主普遍称赞其越野能力和四驱系统,但后期车主吐槽最多的是“小毛病不断”和“售后贵”。
一位广州的自由光车主留言:“买车第三年,天窗漏水,4S店检查说是密封条老化,换一套要三千多。我说才三年就老化?他们说‘Jeep就这样’。” 这种“品牌傲慢”在后期愈发明显。当销量下滑,售后成本上升,4S店开始缩减服务,车主就成了“夹心层”。
还有一位指南者车主分享:“去年想升级车机,被告知不支持OTA,只能整体更换,费用近八千。我一查,同价位的比亚迪宋Pro,每年免费升级两次。”
这些细节,看似琐碎,却一点点蚕食着品牌的信任。口碑崩塌,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和谁比?和哈弗比,和大众比,还是和自己比?
我们拿Jeep指南者和哈弗大狗、大众途岳做个简单对比:
维度 Jeep指南者 哈弗大狗 大众途岳
动力系统 1.3T+9AT 1.5T+7DCT / 2.0T+9DCT 1.4T+7DCT
智能配置 基础L2辅助驾驶(高配) 全系L2,支持透明底盘 选装L2,功能较基础
新能源选项 无 插混版可选 插混版可选
终端售价(万) 13-18 12-17 15-22
用户口碑(论坛评分) 3.2/5 4.3/5 4.0/5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2024年Q2用户调研
你看,指南者在智能化、新能源、性价比三个关键维度全面落后。 尤其是智能化,当大狗已经用上高通8155芯片时,指南者还在用上一代平台。这不是“经典”,这是“落后”。
再看销量:2023年,国产Jeep全年销量不足2万辆,月均不到2000台。而哈弗大狗月均销量超8000,途岳稳定在6000以上。销量就是现金流,没有销量,工厂再大、技术再强,也撑不住。
广汽菲克的资产去哪了?未来还有机会吗?
目前,广汽菲克的核心资产——长沙工厂、生产线、技术团队——仍处于“待价而沽”状态。此前Stellantis集团(菲克母公司)曾与FF(法拉第未来) 接触,但因价格分歧未果。也有传闻说小米汽车曾考察过该工厂,但暂无实质进展。
我有个大胆猜测:这些资产最终可能会被本土新势力或传统自主品牌接手。 毕竟,成熟的整车生产线是稀缺资源。与其从零建厂,不如收购现成的。只是到那时,“Jeep”这个名字,或许只会留在进口车名单上了。
这只是开始,不是结束
广汽菲克的破产,不是孤例。某美系品牌在华销量连续三年下滑,主力车型月销不足千台;某韩系品牌虽有起色,但新能源布局缓慢;某法系品牌更是“存在感”极低。它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产品更新慢、电动化迟缓、品牌力下滑。
我常说一句话:“车卖不出去,不是消费者不懂,而是车企没懂。” 市场永远在变,十年前大家比谁的车大,五年前比谁的配置高,现在比的是智能化、补能效率、用户体验。谁跟不上节奏,谁就被淘汰。
写在最后:Jeep真的死了吗?
不,Jeep没死。牧马人还在,大切诺基还在,4xe混动系列也在。 只是,那个“让普通人也能开上Jeep”的梦想,暂时画上了句号。
如果你问我还会不会买Jeep?我的回答是:会,但只会买进口的。 因为我知道,国产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进口车,至少还保留着那份纯粹的越野灵魂。
但我也希望,Stellantis能真正听懂中国消费者的声音。不是把老平台拿来“换壳”,而是拿出一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电动Jeep。 比如,一款基于纯电平台的紧凑型SUV,保留方正造型,但搭载智能四驱、800V快充、城市NOA——那才叫“与时俱进”。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
你曾经拥有过Jeep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回忆?
如果未来Jeep推出纯电车型,你会考虑入手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也分享一个小花絮:我第一次越野,开的就是Jeep自由光。那天暴雨,泥地打滑,所有人都劝我放弃。但我记得Trail Control(地形模式)那句提示:“选择模式,松开油门,系统会帮你脱困。” 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可靠”。
技术会过时,情怀不会。只是,情怀需要与时俱进。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